東北網1月26日訊(記者 孫英鑫) 史淑繁,64歲,杜爾伯特縣他拉哈鎮康平村的一名普通農民,更是遠近聞名的婦女致富典型。從成立大鵝孵化專業合作社至今,7年來,史淑繁組織入社農民組團發展大鵝養殖,年孵化能力已達100多萬只,以鵝產業帶動貧困戶和婦女增收致富。

從一年收入僅有幾千元到現在的上百萬元,30多年來,史淑繁一直在大鵝養殖路上收獲著幸福。早在30年前,家裡就10多畝地,一切花銷都指望著這些僅有的耕地帶來的微薄收入。『要是總守著這些地,就得一直窮下去。』她無數次的在心裡想,要強的她決定開始走養鵝之路,先花幾十元錢買了70多只種蛋,利用火炕搞孵化。辛辛苦苦伺候了大半年,終於有了收獲。當年,她不僅收回了成本,還掙了好幾百元。第二年,她又買了400只種蛋搞孵化養殖,又獲得了成功。那幾年,大鵝的養殖量都逐年增加。
然而,史淑繁的養殖事業並未一路順風順水。那一年,她孵化了7000只鵝雛,先是幾只生病死亡,後來一只接一只,7000只鵝雛全軍覆沒。她將成堆的鵝雛裝上車,拉到村頭兒埋掉的那一刻,已經泣不成聲。
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這句話是她前進的動力。她很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開始往返於城鄉間,系統學習養殖、防疫技術。不到一個月時間,她就將鵝捨重新消毒,張羅了貸款,重整旗鼓購進了鵝雛,重新開始,走上了科學化孵化養殖大鵝的道路。
2012年,史淑繁開辦了孵化場,開始訂單銷售鵝雛,也開啟了標准化養鵝模式。2013年,成立了孵化專業合作社,出售訂單鵝雛15萬只。近幾年,大鵝行情逐年看好,年收入也由幾萬、十幾萬向百萬遞增,成為全縣大鵝孵化養殖產業發展的典型。
2017年,脫貧攻堅開始後,合作社主動吸納康平村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入社務工,免費給有養殖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鵝雛。2017年至2019年,史淑繁拿出113600元對貧困戶進行分紅,基本上每戶800塊錢。2020年,她繼續擴大帶動規模,為貧困戶分紅,同時,支持和帶動貧困戶養殖大鵝,勤勞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