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26日訊 『雙鴨山的醫護兄弟姐妹們:我們全體乾部群眾對你們的無私支援表示深深的感謝!今天是臘八節,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你們頂風冒雪,起早貪晚,日夜奮戰。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你們把辛苦勞累留給自己,把平安健康送給我們,你們以生命赴使命,以摯愛佑蒼生。大恩不言謝,但我們真的沒有更好的語言表達我們的敬意,只能再說一句:謝謝你們,我的雙鴨山醫護支援隊的兄弟姐妹,祝你們工作順利,一生平安!向陽街道辦事處。』
1月20日『臘八節』,我市支援綏化海倫核酸采集醫療隊總領隊、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張清峰的手機收到的這條短信,是海倫市向陽街道辦事處對我市醫療隊全體隊員的真摯問候和誠摯感謝,此時此刻的問候和感謝猶如冬日暖陽,令隊員們感動不已,更增加了信心動力。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1月14日下午,我市組建200名護理人員的醫療隊啟程奔赴綏化市,馳援與望奎縣毗鄰的海倫市,開展全員核酸采集工作。其中市人民醫院緊急抽調50名護理人員隨隊出發。50名隊員組成的小分隊中,最小的只有22歲,最大的已經48歲。許多人甚至沒來得及跟家人當面告別,就匆匆踏上出發的征程。
這項核酸采集將會面對怎樣的困難,將會是什麼樣的工作狀況?所有醫療隊員們對此都一無所知,但在每個人眼中透露出的卻都是一份說不出的堅定、義無反顧的從容和戰之必勝的決心。
帶著親人的囑托和關懷,經過一路的顛簸,醫療隊於當晚11點30分終於平安抵達。短暫的休整後,次日早7點全部進入工作狀態。
三天內檢測完數十萬人口,這是一場大仗,更是一場硬仗。時間緊、任務重。醫療小隊進行了分組,每組三人,每人每天采集核酸1000人以上,分別在各采集點和入戶對老人小孩等特殊群體進行采樣。
超負荷的工作強度、滴水成冰的嚴寒,辛苦疲憊對每個人都是巨大的考驗。然而團隊裡卻從沒有人退縮。因為『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是醫護人員的職業精神,『臨危不懼、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捨己救人』更是醫護人員的責任擔當。懷揣著從醫、從護者的那份光榮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更帶著雙鴨山所有家鄉人的那份支持和願望,大家克服一切困難,盡一切努力完成此項任務。
晨光熹微時,醫護人員就已出發,一忙碌就到晚上十點多,回到住處時已是夜深人靜。海倫最低氣溫達到零下33°C,工作起來手都凍得僵硬,微信運動顯示每天步數都在2萬步以上。
醫療隊員面臨的不只是冬夜的寒冷,更多的是疲憊與壓力。
每天醫護人員都面對不同的臉孔,對著每個人說『請排好隊、出示身份證、來張開嘴、啊?』防護服裡的他們每天喊到快缺氧的狀態,一天下來直覺得嗓子都要冒煙了,裡面的衣服也都濕成一片。
為了節約寶貴的防護服,大家都選擇盡量少喝水、中午不吃飯。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一穿就是10多個小時,彼此間打招呼只能用簡單的手勢代替。
隊伍中年齡最大的是隊長葛紅麗,她不顧自己的腰肌勞損,堅持為隊員熬蒲公英水祛火;護士李媛媛患胃痙攣,她一手按著腹部,另一只手仍在堅持工作;一位女隊員趕上生理期,堅持穿著紙尿褲克服一切困難堅守崗位。
23歲的護士劉雨,家中父親癱瘓在床,可在接到支援海倫的命令時,她二話沒說,背起行囊,義無反顧奔向海倫。臨行前父母囑托,『孩子放心去吧,抗疫是大事情,咱們不能為了小家耽誤了大家』,臨上車的那一刻,想起病重的父親時,淚水還是悄悄打濕了她的眼眶。
除了環境艱苦以外,醫療隊員們也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一些檢測者既緊張害怕又特別敏感,采集過程中不願配合,有的人直接拒絕檢查,面對這些大家都耐心地對每個檢測者進行勸導和安慰,消除他們的恐懼,提高配合度。
檢測者中,有年紀大不方便行走的老人,有臥床不能自理的特殊群體,也有剛出生的孩子,醫護人員就挨家挨戶上門采集。大家穿著笨重的防護服,爬著樓梯,冷熱交替使防護面屏上布滿霧氣遮住了視線......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仍不退縮,不叫苦不叫累。
辛苦中有感動。在采集核酸樣本的過程中,人民醫院腫瘤科護士蘆慧為一位年邁的殘障人士采完樣本後,這位老人對護士和社區工作人員鞠了一躬,並連聲道謝。
『謝謝阿姨』『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每天無數感謝的話語,讓醫療隊員們的心裡昇起一股暖流;看著群眾送來熱騰騰的飯菜,溫暖著每一名醫護工作者的心。
在海倫第一輪核酸檢測完畢後,醫療隊員進行簡單休整,又開始投入到緊張的第二輪核酸采集。
臘八那天凌晨1點半,剛上床休息的總領隊張清峰接到馳援望奎的緊急通知,他立即組織好50名醫療隊員,一大早就整裝出發奔赴望奎抗疫一線。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市人民醫院的全體醫療隊員們堅守在防疫第一線,守護著人民的生命,用行動詮釋了偉大抗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