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28日訊(記者 許諾)『如果說檢測結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指令,那我們手裡握著的就是「信號槍」,這要求我們的檢測結果必須准確,決不能發出錯誤的信號。』哈爾濱市紅十字中心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哈爾濱婦產醫院)檢驗科主任陳琳這樣形容PCR實驗室的工作。

取樣、滅活、核酸提取、基因擴增、結果研判……每一個檢測流程都需要嚴格規范的操作。為了能在第一時間出具准確結果,檢驗科開啟24小時輪班、『5+2』在崗的工作模式,他們以精准、高效的檢測手段,當好疫情防控『檢驗尖兵』,全力對抗疫情,牢牢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2020年5月5日PCR實驗室啟動,陳琳第一個進入實驗室,連夜完成了醫院自主檢測的第一批標本。2021年1月份以來,隨著省內外多地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不斷出現,核酸願檢人群增多,為了滿足廣大市民願檢盡檢的需求,1月13日起,醫院試運行增加檢驗批次,實驗室人員『三班倒』輪流值守實驗室,目前已完成了5萬餘份樣品的檢測。

按照防疫要求,核酸采樣室的護士們必須把采樣試管的蓋擰得非常緊,等檢驗科人員收到標本再擰的時候,最多一個班次擰200~300個蓋子,『我一個大老爺們兒手上都擰禿嚕皮了,更不要說科室的姐妹們了!』PCR實驗室小組長杜建明說。杜建明是山西人,他的妻子是中醫醫院PCR實驗室的一員。因為疫情原因,杜建明今年准備就地過年並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1996年出生的姚佳歡是PCR實驗室裡年紀最小的成員。疫情期間高強度的工作,對於姚佳歡這樣的『新兵』來說是一種考驗,『生理期的時候特別難受,防護服一穿就是12個小時。』即便如此,她還是堅持下來了。
當一批新的咽拭子樣本送入實驗室,檢驗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檢驗工作。從疫情初期至今,檢驗人成了離病毒最『近』的人,但他們沒有人抱怨,也沒有人掉隊,為了能築起一道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檢驗人拼盡全力,與時間賽跑,不畏風險、迎難而上,快速、及時、准確地反饋檢測結果,嚴把病毒檢驗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