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大橋。

豐收。

牡丹江北山體育場。

牡丹江卷煙廠新車間。

土豆豐收。
黑龍江日報2月4日訊 近日,牡丹江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市十六屆人大六次會議、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相繼召開,站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的重要節點上,規劃牡丹江未來5年至2035年的宏偉發展藍圖。
2020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臺風和洪水嚴重衝擊,牡丹江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經受住了歷史大考的實戰檢驗,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牡丹江答卷』。
『十四五』宏圖畫卷已展開,在新征程上,牡丹江把握大局大勢,回應時代命題,釋放比較優勢,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找准牡丹江定位、作出牡丹江貢獻,以非凡之舉、以改革之力,推動『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回溯2020步伐鏗鏘 戰『疫』發展兩手抓 『拼』出優質『成績單』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牡丹江重點抓了五件大事:
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對疫情衝擊,作為我省重要的口岸城市,海關檢驗檢疫消殺貨物近千萬噸,全市接收隔離管控口岸歸國人員6324名。作為我省東南部醫療中心城市,牡丹江承擔著牡丹江、雞西、七臺河三市危重癥病例救治任務,安全轉移1307名患者,緊急改造康安醫院、紅旗醫院等9所定點醫院和綏芬河方艙醫院提昇救治能力,506名病例全部康復;106名優秀醫護人員逆行出征、馳援湖北,救治當地病例1455例。
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優先保障防疫物資和生活必需品生產供應,協調解決重點企業用工、資金、物流、原材料等難題。打響『規上企業保衛戰』,強化『駐企代表』服務,持續開展『千人進萬企』送政策活動,為企業落實『免減緩返補』政策資金39.4億元、爭取『穩企穩崗』貸款51.8億元,組織銀企對接發放貸款145億元,規上工業兩個月內產能恢復到同期水平。發放3000萬元政府消費券,拉動社會消費6.5億元。通過『點對點』輸送等措施,12.1萬農民工順利返崗;全省首家智慧人力資源市場投入使用,全年穩定就業崗位9.7萬個、新增就業崗位2.97萬個。克服疫情影響,如期完成市人大『一號議案』18個老舊小區年度改造計劃、惠及居民1.3萬戶。
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在29個建檔立卡貧困村、3097戶6505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前一年達到脫貧標准基礎上,所有脫貧戶實現多產業覆蓋。使用18年的郭家溝生活垃圾處理場一期封場復綠、日處理能力1200噸的市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工建設,縣級城市建成區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雪鄉景區及周邊區域散煤用量下降90%以上,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7天,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5%。
強化投資拉動和改革開放創新。持續開展項目建設『百日會戰』『冬季會戰』,落靠『六包』責任和『五保』措施,146個省市百大項目超額完成『四率』目標,恆豐2萬噸食品包裝紙等50個項目竣工,牡丹江煙廠提前投產;疫情防控期間創新開展『不見面招商』、穩控疫情後積極『走出去請進來』,新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46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8.5%。全力提昇深化改革開放這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好差評』制度,建成民生大廈和『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1754項政務服務實現『一網通辦』。
圍繞辦會興城推動產業提昇。緊扣『辦一次會、興一座城』的目標,在市委統一領導下,堅持全員參與、全民參與和全域謀劃、全域提昇,著力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完善推進機制、強化共建共享,明確『一區三線』重點觀摩線路,建立市級領導分片分線包保、互換督導巡查機制,部門縣區協同、專班專題推進機制,哈亞雪冬季旅游會商聯動機制,在項目審批、用地環評、建設資金等方面得到省直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匯聚各方力量叫響『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旅游品牌。突出項目牽動、打造亮點精品,深入挖掘『湖林雪邊俗特紅』特色旅游資源,精心培育自駕游、體驗游等新業態、新產品,深化與漢雅星空、華僑城等企業合作,謀劃推進重點觀摩項目42個、總投資104.2億元,愛熊貓小鎮一期『中華大熊貓苑』主體封閉,玄武湖景區等8個項目投入運營,深耕20年的『雪堡』成為城市新名片,海林七裡地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十三五』勝利收官
回首過去的五年,牡丹江基本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堅持創新發展,內生動力逐步釋放。聚焦『兩頭兩尾』推進三產融合,菌菜牧林藥等產業優勢持續鞏固,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12.7個百分點、『牡丹江大米』等國家地理標志品牌達到26個、糧食產量實現『十七連豐』;紮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工業投資高於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2個百分點,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比重提高5.4個百分點,民營經濟佔GDP比重達到70%,『文創牡丹江』品牌叫響全國。
堅持協調發展,空間格局持續優化。建成牡丹江大橋、虹雲橋、太平路貫通等一大批重大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哈牡客專、牡綏高鐵通車標志著牡丹江市進入高鐵時代,牡丹江機場成為全省首個客運量破百萬的支線機場,中心城區集聚輻射功能顯著增強。積極融入省會城市建設、與哈爾濱新區開展戰略合作,深化對口合作、與東莞市締結友好城市,區域合作持續深化。
堅持綠色發展,生態優勢更加凸顯。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加快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面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高污染企業和小煤礦全部關停,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河湖長制由全面建立轉向全面見效,牡丹江被確定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區域內耕地全部還林,全市治理水土流失237.2萬畝、造林綠化48.4萬畝。
堅持開放發展,區位優勢更加鞏固。自貿區綏芬河片區等『六大平臺』相繼獲批,政策優勢更加彰顯。牡丹江機場開通國際航空貨運,穆棱內陸港開行內外貿循環班列和中歐俄材班列,『哈綏俄亞』陸海聯運實現常態化,內貿貨物入境港口達到16個,口岸新獲批汽車整車進口等資質4個,整體通關時間壓縮60%,經貿通道更加順暢。進口亞麻交易集散中心、木材及木制品進出口集散中心投入運營,超億元外貿企業發展到41戶。
堅持共享發展,群眾福祉不斷增進。辦成利民實事108件,新增城鎮就業26.4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基本同步。改造棚戶區、老舊小區138萬平方米,農村危房1.4萬戶,攻堅克難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閱江城等3萬餘戶逾期未回遷、1639套『一房多售』和14.9萬戶房產辦證難問題。全面落實惠民政策並制定出臺一大批惠民便民措施,基本養老和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城鄉社會救助標准平均提高30%和20%。
『十四五』宏圖畫卷著力取得『八個新成效』
『十四五』大幕初啟,牡丹江將強力推進科技興市、人纔強市、工業立市、開放活市、文旅富市,著力在現代產業建設、創新驅動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城鄉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社會文明提高、民生福祉改善、治理效能提昇八個方面取得新成效,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牡丹江開好局、起好步。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錨定二?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確保到2025年,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顯著成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5%。
現代產業建設取得新成效。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60億斤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6%;
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完善,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增長15%以上;
深化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龍江向南和對俄開放重要窗口地位更加鞏固,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5%以上;
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成效。『牡海寧』城市圈高標准構建,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現晉位爭先,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取得更大成效,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Ⅲ類水體比例、單位GDP能耗達到省定標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森林覆蓋率達到66%;
社會文明提高取得新成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牡丹江地域特色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昇,民族團結進步進一步增強,力爭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
民生福祉改善取得新成效。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2萬人以上;
治理效能提昇取得新成效。政府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昇,形成高品質、高績效的公共治理和政府服務的『牡丹江標准』,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安全發展持續加強。
展望2021實乾開局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如何把藍圖變為現實,轉化為具體行動?
新的一年,牡丹江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全面提昇應急處置能力,抓實抓細疫情防控措施,突出抓好冬春季疫情和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員防控,全流程、全方位切斷疫情傳播途徑,不斷鞏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
(二)鞏固擴大三大攻堅戰決定性成果。接續推進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重大風險防控,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河湖長制,強化取用水管理和入河排污口專項整治,確保國控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保持在75%以上。加強土壤環境監管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探索實施田長制,新建高標准農田25萬畝;落實國土綠化行動、大力推行林長制,全年造林綠化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15萬畝,支持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建設。市區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
(三)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實施『牡丹江大米』品牌建設計劃、著力提昇影響力和品牌價值,新認證綠色有機產品10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10%;堅定不移推動『工業立市』。強化市級領導包保和『駐企代表』服務,當好企業『四員』,推動『政銀企保』對接,堅決打好規上企業保衛戰、全市淨增規上企業20戶以上;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全年新增限上商貿企業30戶以上;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支持恆豐、友搏等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百威啤酒申建省級數字化車間、恆舢工業互聯網擴大應用范圍,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0戶以上,推動牡丹江高新區晉昇國家級,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
(四)推動旅游產業提檔昇級。打造精品增強旅游吸引力。推動鏡泊湖景區提檔昇級,確保愛熊貓小鎮、林海雪山等觀摩項目竣工運營;建成中興村汽車營地、開通森林小火車、情景再現《智取威虎山》,豐富『冰雪勝境、避暑天堂』旅游品牌內涵;著力提昇旅游城市形象。聚焦『景城一體』落實城市更新行動,提昇城市『顏值』;持續優化旅游服務環境。強化旅游投訴熱線和誠信基金作用,建成智慧旅游服務平臺;釋放旅發大會牽動效應。加快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打造『永不落幕』的旅發大會。
(五)增強投資拉動和發展活力。以項目建設拉動投資。堅決打好新一輪『百大項目』建設攻堅戰,新謀劃億元以上項目350個,開復工省市『百大項目』200個、當年完成投資200億元;以招商引資擴大增量。全年新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10%;持續優化環境和深化改革。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數字政府』『誠信政府』建設;建立健全『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
(六)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提昇平臺載體功能。強化自貿區綏芬河片區先行先試作用,再復制推廣國家改革試點經驗20項、新推出制度創新成果60項;加快開放通道建設。做好推進東寧界河橋、牡敦客專、牡佳客專、東琿鐵路建設和綏陽至東寧鐵路改造服務工作,力爭牡丹江機場遷建立項獲批、綏東機場竣工試飛;推動外貿轉型昇級。全年新增外貿企業50戶以上;拓展對外交流合作。
(七)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5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著力加強社會保障,五項保險新增參保1萬人以上。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深化『健康牡丹江』行動,推進醫聯體建設。
奮斗創造歷史,實乾成就未來。當下,牡丹江正上下同心、乘勢而上,推動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
圖片均為黑龍江日報資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