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無接觸經濟』時代下 足不出戶觸及天下
2021-02-10 09:13: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黃春英

  飯店為消費者提供的半成品。

  掃碼即可乘地鐵。

  工人在建設5G基站。

  『現在是你施展廚藝的時候,我們為你助力,准備了幾道大菜,很哇塞哦。半成品菜:海鱸魚每條40元、蝦仁每份58元、肉段每斤45元……』春節將至,這是哈爾濱市一家飯店在其外賣微信群裡推出的年夜飯菜譜。很快,群裡就熱鬧了起來,有人要訂蝦仁,有人問溜肉段怎麼做?

  這家飯店在哈爾濱市一個大社區裡經營多年,周邊很多居民都是它的『粉絲』。2020年初的一場疫情幾乎將其衝垮,為求自救,飯店決定走外賣路線,迅速建起近500人的外賣微信群,每天在群裡接收周邊居民的點菜信息,然後做好送到居民家裡,就這樣一點點走出了疫情的陰霾。近日,面對今年疫情的反復,飯店已能從容應對,駕輕就熟的利用網絡經營。雖然接觸不到消費者,但生意仍然紅紅火火。

  正如這家無接觸飯店一樣,網絡購物、居家辦公、線上授課、在線娛樂、網上金融……疫情之下,智能化、無人化消費場景逐漸成為人們的主流消費場景。春節將至,雲約飯、雲拜年也正成為一種潮流與時尚。這意味著,一種新經濟——『無接觸經濟』正全面融入我們的生活。

  『無接觸經濟』蘊含發展新機遇

  所謂『無接觸經濟』是指在經濟生活的各個環節中,人與人之間盡可能地減少面對面的物理接觸和空間接近,而更多地通過『人—物—人』『人—網絡—人』等相對隔離方式開展經濟生活。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化冰說,『無接觸經濟』的實質就是數字經濟。研究顯示,2003年的『非典』曾催生了第一次的熱潮,帶動了電商、網購等新經濟業態的發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依賴於5G、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系列新興科技手段,『無接觸經濟』更快速深入覆蓋社會各方面。

  在哈爾濱市安家多年的李女士,每年春節都要帶著女兒回故鄉龍江縣與父母一起過年,今年因為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選擇不回故鄉。但人不能至,心意要到。這兩天,李女士選擇了網購年貨寄回家的『淘寶式拜年』,在網上買了巧克力、大棗、保健品等年貨快遞給父母。來自淘寶的數據顯示,今年年貨節首日,淘寶『年貨』的搜索量激增240%。

  王化冰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無接觸經濟』正在大顯身手,新的交易方式、交往方式、生產方式應運而生。比如學生無法去學校上課,可以在家上網課。工作人員不能到辦公室集中上班,可以改為居家辦公。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國遠程辦公用戶規模達3.46億,佔網民整體的34.9%。特別是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遠程辦公市場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因此,『無接觸經濟』作為一種新經濟,蘊含著新的巨大的發展機遇。

  『無接觸經濟』已成經濟發展大勢

  未來,『無接觸經濟』還會有前途嗎?王化冰認為,全球化分工協作的需求、科技迅猛發展的推動、以人為本消費昇級的背景,都令『無接觸經濟』成為大勢所趨。

  從消費的角度來看,由於消費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無接觸經濟』中點對點的消費模式有利於個性化需求的滿足。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根據個人購買偏好下單,商家通過點對點配送的方式送達消費者。另外,現在很多服裝、化妝品等銷售都轉戰直播平臺,一些文化演出被搬到線上,都意味著『無接觸經濟』在眾多商業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日前,由一家教育培訓機構組織的哈爾濱市知名初中校長公益大講堂在網上舉辦,引來眾多家長關注。在線直播時有8所中學校長參與直播講座,有近兩萬人在線收聽直播。據悉,教育機構這種擴大知名度的『吸粉』之舉已連續辦了6年,一年比一年火爆。

  王化冰分析說,這符合『無接觸經濟』的三個發展方向:網絡化、無人化、減量化。即通過智能化的設備,減少人的接觸和流動,減少成本。『無接觸經濟』具有可遠程辦公、數據共享、高效便捷等特點,特別符合講究高效率、高質量的現代社會發展要求。

  2020年7月,國家相關部門出臺支持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等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舉措,按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快進鍵』,也表明作為一種經濟新動能,『無接觸經濟』將大有可為。

  抓住發展新機遇順勢而為

  無論沿海省份,還是黑龍江省這樣的內陸省份,都站在數字經濟發展這一共同的起跑線上,機會是均等的,都需要敏銳抓住機遇、順勢而為。王化冰建議,黑龍江省發展『無接觸經濟』,應加快建設5G、人工智能和數據基礎設施,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的網絡支橕能力。同時建設一些適合數字經濟發展的平臺,增加應用場景,尤其應在農業、綠色食品、農副產品加工業、能源、裝備制造業等優勢產業領域,做出自己的數字經濟特色,推動實體經濟的數字化。

  5G是邁向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基礎設施。據了解,當前,我省正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已編制完成5G基站建設專項規劃,規劃2020年~2022年全省建設5G基站4.7萬個。同時在中國一重、哈電集團、建龍西鋼等企業開展老工業基地網絡昇級改造,在智慧醫療、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10多個領域驅動數字化轉型昇級。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