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0日訊(記者 霍梟涵)在佳木斯市東風區,有這樣一群人選擇留在本地就地過年,他們有的在節日仍然堅守崗位,有的捨小家為大家,共同譜寫了令人感動的東風故事。
堅守崗位就地過年,護航平安築牢抗疫防線
春節臨近,松江鄉雙新村『第一書記』賀鵬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回木蘭老家與父母團圓過節。他作為駐村乾部始終心系百姓,一直投入到疫情防控第一線他經常加班到深夜,吃在村裡、睡在村裡,事情一項接一項,常常忙到只能泡面充飢,甚至有時忙到忘了吃飯,他的堅守,只為築牢雙新村疫情防控防線,他與全村黨員乾部群眾共同抓緊防疫這根弦,織密疫情防控網。

春節『家人』不缺席,用溫暖與陪伴迎接別樣年味
在松江鄉興國村徐淑華老人家中,工作人員帶著年貨上門探望,徐淑華的兒子在北京從事餐飲行業,兒子工作很忙,就等著過年這幾天回來相聚,老人聽說國家提倡外出務工人員『原地過年』,老人主動給兒子打電話,勸他不要回來,家裡一切都很好,不必擔心。老人緊緊地握住工作人員的手說:『孩子開始還很擔心我,但是得知鄉、村的工作人員前後來了很多次,給我帶了大米、豆油等年貨,讓我有什麼問題隨時聯系他們,孩子也非常放心留在北京過年。』工作人員不僅給老人帶來了年貨,還為老人打掃了衛生,貼窗花、掛彩燈,將老人的家裝扮了滿滿的『年味』,讓老人開開心心地迎接春節的到來。

建國鎮按照區委、區政府的部署,把關愛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裡。從1月22日開始,建國鎮組織工作人員開展對轄區空巢老人的走訪入戶,將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子女在外地工作情況、是否有生活需要等問題,逐一做好記錄,同時向老人宣傳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叮囑老人有規律地生活和作息,戴口罩、勤洗手、不紮堆、不串門、不聚集、多鍛煉、加強病毒防范意識、提高免疫力。工作人員還為老人們送去了春節生活用品,並留下聯系方式,囑咐老人遇到困難事及時求助。 『快進屋坐,外頭冷大家進屋喝口熱水,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這一聽說我家孩子今年不回來陪我過年,咱們鎮裡、村裡的工作人員沒少來看望我們老兩口,噓寒問暖、忙裡忙外,我們現在什麼也不缺,心裡也暖暖的,大家平時那麼忙還經常來看望我們,我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在這寒風凜冽的冬季,建國鎮黎明村的張貴、郭紅玉夫婦的家裡卻是暖意融融,面對前來探望他們的建國鎮工作人員,老兩口感謝的話說個不停。空巢老人們的心裡暖了,思想也轉變了。在建國鎮,像這樣感受到溫暖的人還有許多。
暖心年味『不打折』,異地過年別樣暖
年味漸濃,建國街道開展『喜迎新春送春聯,情暖社區送祝福』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為外地留佳過年居民送去了溫暖,水源社區主任姜畔帶領工作人員包餃子、選春聯,為受疫情影響回不去老家過年的居民送去了社區的關懷,讓居民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息。

白仁鳳、周軍夫妻是水源社區的暫住居民,老家在依蘭,由於白仁鳳患有尿毒癥,每年的這個季節都要到東方醫院做透析,今年受疫情等原因的影響老兩口打算就地過年。水源社區在排查入戶中了解到這一情況第一時間為她們送去了關愛,2月7日上午水源社區居委會主任姜畔帶領工作人員忙碌起來,洗菜、切菜、調餡、包餃子,大家分工明確,熱情滿滿,一會功夫,桌上就擺滿了為居民准備的熱氣騰騰的餃子,工作人員還精心挑選了一幅春聯,送上了對他們的美好祝福。
來自西藏日喀則的格珍也同樣感受到了異地過年的溫暖。格珍是東風區住建局的一名機關乾部,為響應就地過年的號召,她決定留在本地過年。為了讓她在異地同樣感受到家鄉過年的溫暖,區住建局的同事,紛紛邀請格珍到家裡吃團圓飯,吃餃子,計劃送上自己的祝福和溫暖,幫助格珍拍攝為家鄉送祝福的小視頻,格珍也非常感謝領導和同事們的關心,她說自己一定會努力工作回報這些關心和關愛。
為了讓就地過年的群眾過一個暖心年,東風區委、區政府精心設計了『十重禮包』。通過向就地過年人員贈送流量包,發放水餃、米面油等,送春聯福字,贈送年貨禮包(糖果、花生、瓜子),通過走千企訪萬戶活動為企業及員工解決實際困難,設立愛心熱線解決群眾突發問題,為農民工提供就業服務,鄉鎮、村乾部在春節期間關心慰問留守老人和孩子等一系列舉措,切實為就地過年的群眾提供有力服務保障,把關愛送到了他們的心坎裡,讓身在異鄉的他們感受到了節日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