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27日訊 2020年,在省委堅強領導下,全省改作風優環境工作緊緊圍繞發展大局,按照省委提出的『推動乾部作風和營商環境向更高標准、更高水平邁進』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主動應對疫情衝擊,全力保障復工復產,用『鋼牙啃硬骨頭』,糾建並舉、常抓不懈,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群眾最急最懮最盼的突出問題,全省乾部作風在抗疫大考中持續走實向好,營商環境在極端壓力下加速揚長補短,為全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較好成效提供了堅強保證。
——抗擊疫情負重逆行,全省各級黨員乾部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為生命接力,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醫療衛生系統勇挑重擔,廣大公安乾警嚴守卡口,發改、工信、商務等保供穩產,海關、邊檢、口岸等守護國門,20萬機關乾部下沈基層,偉大抗疫精神在龍江充分踐行。
——為企服務有情有力,『免、減、緩、返、補』等政策成為紓困惠企的硬舉措,政府網站、政務APP、公眾號等成為企業辦事的主渠道,幫辦代辦領辦、錯峰辦、承諾辦、延時辦等成為政務服務的新常態,『專班+首席服務員+領導聯系』機制成為項目建設的有效保障,全年減稅降費336.9億元,減免房租9.2億元,『清賴』追欠60.4億元,審判執行回款169.7億元,服務好保護好發展好市場主體的務實舉措全面落實。
——改革創新多點突破,《黑龍江省哈爾濱新區條例》正式施行,自貿區89項改革任務全部實施、首批10個省級創新實踐案例公開發布;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90個工作日以內,『承諾即開工』在10市82個項目試行;不動產一般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哈爾濱新區營業執照實現『秒批』;齊齊哈爾市零售藥店『證照聯辦、許可合一』准入即准營等3項經驗獲國務院通報表揚、全國推廣,我省打造『辦事不求人』品牌做法入選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100例》,一些制約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有效破解。
——投資環境回暖昇溫,全省各類市場主體增長6.7%,恆大文旅康養城等加強版『百大項目』全部開工,完成投資增長96.2%,中國平安、正威國際等世界500強企業超百億元項目紛紛落戶;第三屆全省旅發大會成功舉辦,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群英匯集,『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中國的達沃斯、世界的亞布力』等品牌影響力逆勢增長;我省改作風優環境做法成效先後在《人民日報》頭版、央視新聞聯播刊播,龍江育先機、開新局的強勁勢頭加速顯現。
開展集中攻堅,一批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解決
堅持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靶向施策、重拳治理,不斷增強企業群眾獲得感。一是持續開展乾部作風『五整治』。聚焦疫情防控、復工復產、三大攻堅戰等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推進落實情況,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五整治』整改臺賬為底賬,動態調整、對賬銷號。省自然資源廳將『五不』問題細化為12種表現、31項措施逐項整改,雞西市紀律處分並公開曝光疫情防控『五不』乾部,鐵力市開展『五整治』深查實改集中攻堅月活動。二是大力開展領導乾部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明確插手工程項目、違規經商辦企業等7方面治理重點,快速核查問題線索,全省查處領導乾部破壞營商環境問題1734起。三是強力開展行業亂象專項整治。
聚焦民生領域、重點行業侵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指導10家責任單位圍繞住建、衛生健康等7方面28個專項整治內容,上下聯動、聚力攻堅。省住建廳完成『爛尾樓』整改項目12個、棚改問題148個,省醫保局整治欺詐騙保、追回醫保基金4.2億元。四是集中開展市場環境專項整治。省市縣各級『清賴』專班大力推進,政府失信違諾整治任務全部完成;建成運行全省智慧旅游監管服務平臺,開展利劍行動等專項整治、檢查文旅經營單位7.9萬家次;規范交通運輸領域市場秩序,累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3.2萬起;持續優化水熱氣電等公用事業服務,全年降低企業用電成本65億元。五是深入開展法治環境專項整治。組織案件質量評查和領導乾部乾預司法活動、內部人員過問案件、規范司法人員交往行為等『三個規定』執行情況專項檢查;采取模擬辦事方式開展網辦事項、服務熱線專項督查,公開通報全省政法機關『熱線聯不上、網上辦不通、服務低劣差』問題191個。
實施創新驅動,重點領域改革紅利加速釋放
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難點、通堵點,加強頂層設計、鼓勵基層創新,著力激發市場主體和乾部兩個活力。一是自貿區改革成果不斷湧現。哈爾濱片區出臺『新驅25條』,在住宿等四類小型公共場所試行無需衛生許可、承諾即可經營的『以照為主、承諾代證』改革,推出『企業登記4.0智能審批系統』,實現對俄跨境遠程審批和深哈協同異地審批;黑河片區拓展跨境法律綜合服務,實行跨境電商貨運物流『多倉聯動』和跨境運輸車輛管理信息一站式備案;綏芬河片區創新互市貿易全流程監管模式,推行中俄車輛聯檢快放,開通首條盧布現鈔陸路跨境調運通道。二是政務服務改革成效不斷凸顯。建立全省統一政務服務標准化事項庫、在庫事項17.4萬條,推進實施『辦好一件事』改革、各市(地)分別完成流程再造事項20件以上,13市(地)、125縣(市、區)和47家中省直單位入駐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並與國家對接,形成全省『一張網』,持續推進『一網通辦』、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省級達97.8%、市縣級達90.1%。哈爾濱市不動產登記所有事項可一日辦或即時辦,大慶市洗車行、服裝店等『六十小』行業個體工商戶開辦實現一日辦結、一網通辦、同城可辦,綏化市創新『地鐵運行圖』模式,從企業登記到竣工驗收細化為15站,環環相扣服務保障項目落地投產。三是市場環境重點領域改革效應不斷放大。嚴格實行全國統一市場准入負面事項清單,推進簡政放權、取消行政權力事項236項,推行工程建設項目『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多驗合一』,『雙隨機、一公開』共抽查監管對象1.2萬個,強化『銀稅互動』『銀信聯動』、推出『雲稅貸』『信易貸』等特色信貸產品,金融機構對『百大項目』累計放貸614.6億元。四是司法體制改革質效不斷提昇。學習弘揚新時代『東萊精神』,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推進『互聯網+政法服務』建設,落實聯系企業制度。省法院在全國率先制定審判權責清單,全省各級『移動微法院』網上立案11.4萬件、調解8.3萬次;省檢察院加強行政檢察監督,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案件274件;司法行政系統開展企業復工復產『法治體檢』,全省政法單位送法進企5054次。
注重建章立制,長效整改的制度機制更加成熟定型
堅持糾建並舉、治本抓常,著力完善除劣根、消頑疾的制度體系。一是營商環境評價向縣級延伸。以國際化本土化個性化為原則,制定形成黑龍江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組織第三方開展13市(地)及各所轄1縣(市)營商環境試評價。二是誠信體系制度化提昇。印發《黑龍江省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若乾措施》,建立健全行政審批信用承諾、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信用修復等機制。全省推廣『共享即懲戒』,構建聯合獎懲信用信息管理系統,歸集各類信用信息2億條。省交通廳建立出租汽車行業從業人員誠信管理制度,將違反者列入行業黑名單;牡丹江市、佳木斯市、鶴崗市全力抓好政府誠信和企業誠信,全國城市信用排名大幅躍昇。三是領導乾部『走流程』常態化開展。認真落實以『普通公民身份』辦事體驗的核心要求,多地出臺意見辦法,引導各級領導乾部從辦事流程的設計者向使用者轉變,從坐在機關查找問題向親身體驗發現問題轉變,受到企業群眾普遍歡迎。伊春市持續開展『走流程·進景區』,樺南縣組織處級乾部『帶頭走』、百名局長『坐窗口』。四是容錯免責清單制度多領域試行。指導省應急管理廳、省審計廳等試點單位,結合行業特點和崗位職責,制定容錯免責清單實施辦法,細化容錯情形、規范認定程序,進一步推動『三個區分開來』具體化、可操作。省生態環境廳將清單分為7種容錯免責和6種糾錯追責情形,一體推進容錯糾錯。
落實『五細』要求,乾部隊伍能力素質大幅提昇
堅持把苦練內功本領作為改作風優環境的基礎,著力培養乾部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努力做到『掌握情況要細、分析問題要細、制定方案要細、配套措施要細、工作落實要細』。一是全面強化『五細』要求落實。開展省直單位『治低治粗治差』行動,督促指導各單位分業務制定完善流程圖和操作書948個、制度規定302項,組織開展省直機關踐行『工匠精神』評選,表彰先進集體100個、先進處長200人、先進乾部500人。省委辦公廳、省委政研室將『五細』要求融入辦文辦會、督導調研、督辦問效等各個環節,工作規范性進一步提高。二是持續推進『基本業務+』建設。健全完善清單、手冊、題庫,推動業務學習自主常態、業務能力整體提昇。省工信廳將乾部業務學習成效作為提拔使用和職級晉昇的參考,全省人社系統『日日學、周周練、月月比』、獲全國業務比賽一等獎,省營商環境局組織市縣項目首席服務員業務比武、提昇項目服務水平。三是廣泛開展『業務大講堂』活動。指導各地各單位科學制定年度講座計劃,堅持政策重大調整、業務骨乾、赴上級培訓和先進地區學習『三必講』,擇優展播講座視頻15期。省直單位結合行業系統特點、紛紛推出『組工大講堂』『國資大講堂』『林草大講堂』等,各市(地)共業務培訓209.9萬人次。
抓實統籌指導,改作風優環境工作不斷走深做實
堅持以上率下,抓謀劃、抓部署、抓督辦,推動全省各級上下聯動、同向發力。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制定全省實施方案、責任分工方案及全程指導計劃,把全年任務分解為63項具體措施逐項推進,召開全省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暨警示教育會議、通報破壞法治環境和營商環境典型案例24個,協調將改作風優環境納入市(地)和省直單位目標考評和巡視巡察重點內容,提昇權威性、嚴肅性。二是注重指導規范。開展全省改作風優環境網絡專題培訓、播放量逾10萬次,擇優編印全省作風整頓創新案例30個,刊發市(地)和部分中省直單位作風整頓領導小組組長訪談文章22篇,編發《情況通報》30期,龍江先鋒網專欄發布信息1492條,『龍江先鋒』公眾號推送典型經驗66條。分別召開省直重點單位和行業亂象專項整治責任單位座談會,赴7市24縣(市、區)和3個自貿區片區實地調研、現場指導,定向發函反饋26件、整改問題175個。三是加強監督問責。綜合運用『信、網、電、微』四位一體監督機制,持續開展飛行檢查、常態暗訪、輿論監督,全省共查處作風環境問題5365個,公開曝光典型案例833起。『黨風政風熱線』共播出15期、解決問題7109個,與哈爾濱市作風整頓『隨手拍』投訴舉報平臺均入選全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四是營造良好氛圍。圍繞疫情防控、復工復產、自貿區改革創新等重點,積極協調組織中央和省內主流媒體集中開展宣傳報道,刊播各類稿件2000餘篇,推出《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典型案例》等系列報道,在全國講好龍江故事、傳播龍江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