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創新驅動產業 大慶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2021-04-20 09:57:34 來源:大慶網  作者:戴小民 孫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4月20日訊 初春四月,天氣漸暖。

  勤勞的人們早早地就開始了各種忙碌。在肇源,隨著智能化催芽稻種的陸續出箱,全縣的水田種植戶們,第一時間開始播種催芽種子。目前,首批催芽種子已經開始進棚、入盤、播種,正式拉開了今年水田生產的序幕;

  在大同鎮太安村馬家屯南側,一片300多畝的土地正在進行翻土、施底肥、播種等一系列機械化作業,一組圍繞建黨百年、鄉村振興和卡通故事等主題的麥田畫,將在這裡呈現;

  在杜爾伯特縣胡吉吐莫鎮恆勝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正對擺放整齊的農業機械進行全面檢修、保養和調試,確保全部機械能夠根據作業需要及時投入到春季農業生產中……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把鄉村振興推上新的戰略高度。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鄉村振興全面進入新的階段。

  龍鳳區育祿農業的溫室大棚內,工作人員正在查看草莓種植情況。

  農業生產模式轉型昇級,鄉村振興開啟新篇章

  四月的東北黑土地上春寒料峭,乍暖還寒。

  天剛蒙蒙亮,60歲的新站鎮靠山村村民佟廣忠便啟動四輪車,來到了離家不遠的豐水源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智能化催芽車間取稻種。剛剛從智能化催芽車間出箱的稻種就被他送到育秧大棚,為集中播種做准備。

  農民經常說『秧好八成糧』,浸種催芽過程對水稻的產量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新站鎮古城村村民王立生已經嘗到了智能化催芽的甜頭,這不,他也一大早就來到催芽車間。

  『這種田,真得講科學。我種了260多畝地,第一批催了1400多斤稻種,第二批又運來了1600多斤。在催芽車間裡催芽,省時省力,出芽率還齊。』王立生說。

  隨著智能化催芽稻種的陸續出箱,首批催芽種子已經開始進棚、入盤、播種,正式拉開了今年肇源縣水田生產的序幕。

  伴隨著高標准農田太陽昇鎮馬營子建設標段開挖『第一?』,標志著大同區2021年高標准農田建設正式啟動。

  2021年大同高標准農田建設面積12.53萬畝,總投資約1.5億元,將規劃打造3個集中連片規模大、農業科技措施多、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大的省級高標准農田核心示范區,該示范區將發揮高標准農田的水電路設施齊全的優勢,配套多種形式的滴灌、噴灌、微噴等節水灌措施,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秸稈還田等技術,切實推動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提檔昇級。

  春天的胡吉吐莫隨處可見農民備耕的忙碌身影。在胡吉吐莫鎮恆勝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滿院子都是停放整齊的各類農用機械。黑龍江恆勝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毅然介紹說:『春耕生產的糧種和種肥藥已經基本備齊,化肥備了一萬噸。農機也已基本檢修完畢,整地、滅茬、耙地也在進行中,全部工作都在有序推進,預計4月20日左右進行春耕播種。』

  雙榆樹鄉舉辦關於中藥材種植及新技術的交流會;高臺子鎮人民政府鎮長帶養殖大戶赴陝西考察學習;為及時解決農民春耕資金難題,肇源農商銀行積極發揮金融助農主力軍作用,積極通過線上、線下放貸模式,加快備春耕生產貸款投放力度,為縣域三農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大慶市農業產業從『傳統耕作』到『科學種田』,從『粗放經營』到『科技引領』,全新的農業生產模式促使現代農業轉型昇級。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全面推進,『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夢想必將成為現實。

  肇州2000噸漢麻紗生產項目車間。

  鄉村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大慶樣本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

  近幾年,大慶市深刻把握中央農業農村政策的戰略變化,把鄉村振興作為大慶爭當排頭兵、建設新大慶的一項重要任務,擺上突出位置,在全域58個鄉鎮同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通過發揮各自產業優勢,努力打造大慶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本』。

  肇州縣『全面破題』肉雞產業。

  無農不穩、無商不富、無工不強。對於農業縣來說,發展工業,是壯大縣域經濟、富縣強民的必然選擇。從2010年開始,肇州縣將肉雞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打造。期間,也一度經歷了產業發展緩慢、產業鏈不完整等苦惱。

  牧康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鴻麟是第一個進駐肇州縣從事肉雞養殖的企業家,當時,她投資建設了一個年出欄200萬只白羽肉雞的規模化養殖項目:『那時我們是全心全意想在肉雞產業鏈做一番事業,但最終效果並不太理想,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漸漸就把養殖這塊停下來了。』

  2014年,大慶宏成牧業有限公司進駐肇州縣,從事肉雞養殖。企業先後建設了4個分場,年出欄量在800萬只左右。然而,2020年春節前,企業遭遇投產以來的最大困境。按照養殖周期,100多萬只肉雞必須在春節前出欄,但受疫情影響,肉雞難以實現對吉林等外省市的輸送。此時,肇州縣引進禾豐集團從事肉雞屠宰、精深加工。正是這個『龍頭企業』的投產,使當地肉雞產業『全面破題』。禾豐成為宏成牧業的『及時雨』,挽回了經濟損失2000多萬元。

  從引入試養到規模養殖,再從引進加工企業到推廣普養,最終形成完整產業鏈,歷時3年,大同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奶山羊規模化養殖基地,引入了知名羊乳加工企業,打通了奶山羊的全產業鏈,打造出一個富民強區的產業項目。

  發展產業項目,不僅要看產值,更要看帶動百姓的致富能力。在祝三鄉巨寶村,村民劉慧鳳從陝西購買的63只奶山羊已運送到家,買羊有人幫、養羊有人管,這給劉慧鳳吃下了定心丸:『每只母羊一天能賣10元錢羊奶,我這60多只母羊一月能帶來1萬8千元的收入。』

  胡吉吐莫鎮立足鎮情實際,創新土地經營模式,積極倡導和鼓勵農民將土地以土地流轉的方式托管給黑龍江恆勝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由公司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服務和經營,從而提高土地集約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農民不種地照樣有收益。2020年,胡吉吐莫鎮通過與恆勝農業合作,共流轉土地3.5萬畝,畝效益較原來增加350元左右。今年,該鎮計劃在去年的基礎上再增加3萬畝,擴大到6.5萬畝,合作種植模式分為『固定收益+浮動效益』『固定收益+分期付』等方式。另外,為讓農戶獲得更大效益,恆勝農業在去年『固定+浮動效益』每畝不低於500元分紅的前提下,增加到今年固定收益每畝不低於600元,讓農戶真正在土地中見到收益。

  農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大勢所趨,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熱點所在,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今年,大同鎮太安村依托大廣高速輔線地理優勢,在公路兩側建設麥田畫、精品棚室園區和餐飲民宿,打造『精品花卉+特色采摘+創意景觀+餐飲旅游+休閑娛樂』於一體的農旅融合項目。

  鄉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

  通過鄉裡的公司,杜爾伯特縣敖林西伯鄉敖林西伯村村民韓連清手裡的肉羊又賣了一個好價錢。

  韓連清近些年一直從事肉羊養殖。前些年他賣羊都是等著羊販子上門收購,用他的話總結就是『好羊賣不上好價』。2020年,他聽說鄉裡的瑞康肉羊養殖有限公司能幫助散戶把羊賣個好價,就與這家公司取得聯系。第一次公司幫助他賣了20只育肥羊,價格比通過羊販子收購多出不少錢。

  『瑞康公司幫我賣羊,一只能多賣三、四百塊錢,一年能多收一萬多塊錢。』韓連清說。

  公司帶散戶『打包』賣肥羊,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對標鄉村產業發展強市,大慶走出了以鄉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大同區就走出了一條『北菜南銷』產業促農增收新路。

  大同作為全市唯一的農業區,果蔬產業佔據著農業的半壁江山。近年來,為加快都市農業和『菜籃子』工程建設,推動果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大同區在鞏固省內市場基礎上,緊盯南方市場需求,科學謀劃布局,轉變發展方式,拓寬銷售渠道,『北菜南銷』取得了新突破。2020年,全區果蔬總產量36萬噸,實現產值18億元,南銷比例達到41%,綠色果蔬這張『大同名片』享譽省內外,逐步叫響南方市場。

  推進『北菜南銷』,選准品業是核心。為此,大同區改變過去盲目選品業、擴規模的發展方式,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調結構、突出重點選品業,積極培育有競爭力、適銷對路的優勢產品。重點發展無籽西瓜、薄皮香瓜等『拳頭』產品,特別是『無籽西瓜』,已在2018年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清甜可口、耐運輸,銷售旺季經常上演『地頭搶貨』的場景,每年南銷量達6萬噸以上,超過總產量的50%,深受南方顧客喜愛。

  推進『北菜南銷』,打通銷售渠道是關鍵。為此,大同區改變坐等客戶上門的銷售模式,通過開闢市場、培養經紀人、搞活線上、整合品牌等方式,主動出擊找市場,千方百計尋銷路,多措並舉拓渠道,確保果蔬產品種得好、賣得暢。

  位於肇州縣西北部的新福鄉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聚焦『產業興旺』,大力培育綠色香瓜主導產業,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立鄉強村富民』之路。2020年,該鄉榮獲全國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榮譽稱號。

  強鄉富民,產業是關鍵。2020年,新福鄉將香瓜復種蔬菜確定為立鄉重點產業,出臺了《新福鄉『薪火福民』行動——2020年對東部五個村香瓜種植獎補辦法》,落實了新建棚室畝獎勵2000元的具體補貼政策,引導東部村屯加快加入到香瓜產業發展中來。目前,全鄉已建成耀先、國治、民安等12個香瓜專業村,涵蓋40個自然屯3524戶,開啟了新福鄉全域種植瓜菜的新局面。2020年,全鄉瓜菜產業產值近5億元,吸納就業4000餘人,人均增收近7000元。

  近年來,林甸縣圍繞建設『畜牧大縣』這一目標,不斷鞏固壯大以奶牛、生豬、肉兔三大板塊為主導的畜牧產業地位,全縣畜牧產業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2020年,實現畜牧業產值33億元,佔農業總產值的53%。畜牧業已經成為該縣促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拉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全縣建成奶牛規模牧場32處,其中,萬頭牧場1處,5000頭以上牧場7處,奶牛存欄7.4萬頭,年產鮮奶33萬噸;生豬規模養殖場5個,年出欄規模總量達60萬頭;肉兔規模養殖場(戶)已發展到31個,年出欄商品兔達到110萬只。

  大同區林源鎮深化產業融合,拓寬增收路徑,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促居民增收、促鄉村振興。

  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協同拉動,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鄉村產業振興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這『三駕馬車』,以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協同拉動,方能順利啟航,順暢行進,直達目標。

  日前,大慶市扶貧開發工作小組發布了《大慶市2021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2021年,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大慶市將聚焦鄉村產業布局、市場主體、主導產業、營銷體系、三產融合等工作任務,統籌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三產融合先導區等項目政策,持續做好托管代養、資產收益、黨建引領、庭院種養等模式。以肇源縣、大同區產業幫扶為試點,抓好『一村一品』『一鄉一業』,提昇產業項目穩定性和帶動能力。探索多元利益聯結機制,提昇脫貧群眾在產業發展各環節參與度。全面推動鄉村旅游,通過發展休閑民宿、雪地溫泉、瓜果采摘等促進脫貧人口參與經營增收。

  2021年,大慶市將從十個方面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第一,穩定糧食產能。2021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050萬畝、總產90億斤以上。

  第二,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2021年,全市奶牛存欄量達到23萬頭,生鮮乳產量達到85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7%、4.3%;肉牛出欄量達到42萬頭,生豬出欄量達到200萬頭,同比分別增長5.1%、12.3%;新增標准化規模養殖場20家,總數發展到280家,規模化養殖比重提高一個百分點。

  第三,提昇特色水產養殖比重。全市漁業養殖面積穩定在210萬畝,大銀魚養殖面積達到65萬畝,稻蟹綜合種養面積發展到3.5萬畝以上,水產品產量穩定在13.7萬噸以上,特色養殖產量提高到5.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8.27%、8%。

  第四,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制發《大慶市2021年種植業重點推廣項目計劃》,集成推廣先進栽培技術模式2000萬畝(次)以上,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95%以上。

  第五,加強現代農業基礎建設。加快高標准農田建設,新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農田40萬畝以上。

  第六,加強黑土地保護。持續推進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

  第七,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繼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全市化肥農藥使用量同比減少1%。全市綠色、有機標識認證數量達到270個,面積310萬畝。完成森林資源撫育0.39萬畝,生態經濟林穩定在10萬畝,實現產值3億元。謀劃水生態廊道,啟動『西部水塔』重點工程建設。

  第八,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昇、品牌打造和標准化生產,做好農業生產技術規程等農業地方標准的立項、審核、批准、編號及發布工作,健全現代農業生產標准體系。

  第九,提高鄉村產業發展水平。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打造農業全產業鏈。加快推進軍民融合軍糧區域配送中心、弘正18萬噸大豆加工等項目建設,不斷壯大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隊伍,全市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發展到174家以上,力爭進入全國100強1家、全國500強2家。立足現有農業產業發展基礎,參與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縣(區)達到4個以上,省級農業產業園1個以上。

  第十,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