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百年歷史波瀾壯闊
世紀初心歷久彌堅
100年來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
龍江兒女前赴後繼,抗擊日寇
迎來民族獨立和解放
黑土邊陲全面建設
成為共和國的大糧倉、大油田、大煤礦
全省人民牢記囑托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系列報道《紅色印記在龍江》
追尋傳承紅色基因
講述百年黨史故事
從4月至9月,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記協聯合在全省開展『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
近日,記者跟隨『紅色印記——講述龍江百年黨史故事』主題調研采訪活動,來到哈爾濱市雙城區水泉鄉,重溫雙城土改的暖心記憶。
在哈爾濱市雙城區水泉鄉,有一條街道叫齊雲路,它是以革命工作者齊雲命名的,以此紀念她在雙城工作期間對土地改革、婦女工作等做出的貢獻。
齊雲,原名齊韞,生於1918年,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晉豫邊抗日軍政乾部學校輔導員、中共陽城縣委婦女工作委員會負責人等職。抗戰勝利後,她隨丈夫轉赴東北開展工作。當時的水泉鄉,壯勞力和好車馬都在前線,農業生產進度嚴重滯後,政府和農民急於尋找方法展開自救。
1947年,齊雲到水泉鄉後,剛放下行李就召集積極分子開會,商討在當地如何開展土改運動,怎樣做婦女工作。
在土改運動期間,嚴重的內澇、雹災、蟲災,使雙城農業遭受歷史罕見的苗荒。為了戰勝苗荒,齊雲拿出了晉察冀老解放區的辦法,動員婦女參加勞動,並率先垂范。
『當時百姓不懂什麼是農業合作化,而齊雲在山西有辦農民互助組的經驗,她提出小插犋(合用牲口、農具)比大插犋好,農業合作化道路就此邁出了第一步。』哈爾濱文史館館員趙力說,齊雲稱得上是雙城農業合作化的啟蒙人。
齊雲在雙城工作期間,足跡遍布水泉鄉、臨江鄉等地的部分村屯。每到一處,她都反復和群眾說,『我們要好好給貧僱農當「長工」,要為勞苦大眾謀利益。』通過齊雲的積極努力,黨群、乾群關系越來越融洽,當地鄉親們紛紛響應黨的好政策,擁護土改、踴躍參軍、支援前線以及生產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