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4月29日訊(桑樹 劉洋 趙鑫 郭晶 記者 霍梟涵) 連日來,同江市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堡壘作用和黨員乾部的表率作用,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幫助農民謀劃產業、發展項目,真正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為群眾辦實事的生動實踐。
春耕在即,往年這個時候,很多農民都在為地裡的秸稈發愁。可眼下向陽鎮向陽村的農民卻不用因為秸稈犯難,村裡的草簾廠正在加緊生產,農家婦女們嫻熟地往草編機中送著稻草,實現了『變廢為寶』的華麗變身。據了解,該草簾廠是村黨支部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項目,支部書記蘭有江介紹,向陽村合理利用『清化收』資金,發展一村一策,這樣每年能夠帶動40餘名剩餘勞動力實現就業,同時還可以為村集體增加15萬元的收入,還有利於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此外,向陽村村黨支部班子還考察興建了藍天網業有限公司,公司每年可帶動村內20餘名勞動力實現增收,同時可帶動村集體實現增收47餘萬元。


如今,同江鎮新街村黨支部同樣把產業發展當成了鄉村振興的頭等大事,新街村黨支部書記王偉澤組織村兩委和第一書記共同考察調研,最終決定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肉牛養殖,把村民拉進了振興的產業鏈,通過租賃農戶手中的閑置大棚,自籌經費改造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的劉家窩棚,還由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出資20萬元購進西門塔爾黃牛。

在同江鎮,勝利村黨支部書記龔昌帶領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和黨員志願者,每天早上6點開工,晚上6點收工,自己動手將村裡廢棄的校捨改建成梅花鹿養殖場,使梅花鹿變成『致富鹿』。新樂村黨支部書記魏振朋專門邀請了懂技術的專家給村民傳授育花苗技術。一期300平方米的溫室大棚建起來了,既解決了本村環境綠化年年在外買苗的大額支出,又解決了村裡閑散勞動力沒活乾的問題,預計第一批花圃收入4萬元左右。
在銀川鄉,黨員乾部走進群眾中間,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所思所想,盡最大努力為群眾辦實事。63歲的高金祥是銀川脫貧戶,在鄉黨委開展的『走百家訪千民』活動中,黨員乾部根據高金祥會種菜、有菜園的實際,幫助他在家中的菜園建設了3個52米長、7米寬的大棚。同樣受到實惠的還有銀川村脫貧戶高連寶,掌握種花技術的高連寶在鄉裡的扶持下種植串紅、黃金花共2萬株,鄉政府以每棵1.5元的價格向其訂全部訂購,用於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在銀川鄉,黨委、政府根據摸底走訪情況,制定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大力謀劃多種經營,今年為農戶協調5棟大棚共計2100平方米用於種植經濟作物,並指派農業技術人員從育苗到移栽、養護等全過程進行跟蹤指導,切實提高群眾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