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東方紅,太陽昇……』是歌曲《東方紅》中的第一句歌詞,巧合的是,『東方紅』和『太陽昇』也是黑龍江兩個火車站的名字,綿延的鐵路線仿佛把我們帶回那段崢嶸歲月。讓我們從『東方紅』出發,一路西行,直抵『太陽昇』,經虎頭要塞、跨萬頃良田,品味北國冰城的厚重、感受鐵人精神的洗禮,追隨共產黨人的足跡,探尋龍江百年發展脈搏。

第四十站 松基三井完鑽噴油紀念碑
1959年9月26日,一個石破天驚的日子。
新中國成立10周年前夕,位於黑龍江省肇州縣大同區高臺子鎮永躍村旁的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松遼盆地白堊系神秘地宮的大門被打開,標志著大慶油田——一個世界級特大型陸上砂岩油田誕生。
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百廢待興,經濟、國防、戰略儲備以及人民生活,都焦急地等待著石油。而當時我國石油工業的基礎,雖不完全是一張白紙,但全國也只有玉門老君廟等幾個油田。松基三井噴油的政治意義可見一斑。

松基三井是松遼盆地基准井第三口井,是大慶長垣構造帶上的第一口探井,也是大慶油田的發現井。
1959年9月26日下午4時,一股棕褐色油流從松基三井噴出井口。從此宣告,大慶油田誕生!同時,也徹底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那一天被鐫刻進歷史!
2009年8月27日,大慶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將每年9月26日確定為大慶創業紀念日。

松基三井教育基地位於大同區高臺子鎮永躍村旁,1989年,為紀念大慶油田發現30周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決定重建松基三井紀念碑,同年9月26日建成。
2009年,為紀念大慶油田發現50周年,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對松基三井進行了重新修葺。擴大了松基三井園區面積,新建了國家文物保護碑,新增加了展示松基三井鑽探歷史的大型浮雕——旗幟。
浮雕長60米,正面似一面迎風飄揚的紅旗,寓意大慶油田為中國工業戰線上一面高揚的旗幟。浮雕通過對『戰略東移確定井位』『百裡搬遷提前試油』『喜噴油流』『定名大慶』四幅場景的再現,與栩栩如生的群英刻畫,聚焦了『大慶從這裡走來』的深意。

松基三井不僅是發現大慶油田的標志,也是中國石油工業史上的裡程碑,在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當年恰逢建國十周年,舉國同慶,於是把這個大油田定名為大慶油田。松基三井噴油後,發現了高臺子油田,為松遼盆地找油勘探找到了首個落腳點,為開啟石油大會戰立下了大功。緊接著,相繼探得葡萄花油田、太平屯油田、薩爾圖油田,纔有了揮師北上,拿下千裡大油田的最終勝利。

從1959年9月26日噴油,到1988年7月25日關井停產,松基三井累計產油不過1.01萬噸,在大慶油田的生產井中,是個小數字,然而,它是大慶油田開發建設的一個原點,是中國石油工業史上的一座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