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7日訊 前不久,林甸縣鶴鳴湖鎮建設村黨支部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從曾經的『空殼』到如今的『家底』千萬,從曾經的『軟弱渙散』到如今的『示范引領』,建設村幾年時間先後獲得省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示范點、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縣文明村等稱號,『帶頭人』李曉東還被我省推薦參評『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4月24日,記者走進建設村,探尋其『蝶變』的致富密碼。
『咱村就缺你這樣的帶頭人』
以前的建設村出了名的『難管』,16年間換了6任村支書。
『你的家鄉真是純水泥路!』2014年,朋友的一句玩笑話,深深刺痛了李曉東,他毅然放棄在外地打拼了20多年的事業,決定回鄉帶領大家摘掉窮帽子。
村裡人聽說李曉東回村,都支持他競選村支書,『你放棄賺大錢,回村絕對是真心,咱村就缺你這樣的帶頭人。』競選成功了,可村『兩委』的人卻不照面。他主動去村主任和會計家中,直爽又真誠地說:『我回來,咱們搭班子,我知道你們能乾,先委屈和我配合配合,看我行不行。』
見多識廣的李曉東注重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村『兩委』重新分工、下放權力,大家各管一攤,實行績效考核,每日匯總都乾了啥、還要乾點啥,逐步優化班子結構,將群眾種糧大戶、致富帶頭人和畢業大學生選入村『兩委』;實施村民自治,健全完善了『一事一議』、『四議兩公開』等民主管理制度,成立了村民理財監督和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小組,讓百姓參與村務工作;抓好黨建、產業、環境整治、村規民約等重點內容,聘請專家授課、村支書帶頭講黨課等形式,一點一滴提昇村『兩委』班子成員政治、理論水平和引領謀發展促振興能力。
『這是投資100萬元建設的黨員乾部培訓室,也是文明實踐中心,建成後全縣黨員都來建設村培訓學習。』李曉東一邊介紹一邊向記者描述著幾個月後的建設村大院新貌。
『李書記有高招,大家都服氣』
富不富,先看路。可修路錢從哪兒來?
李曉東說:『村集體的1000多畝機動地外包了,連續17年沒收上來一分錢,就用這筆承包費修路。』
說著容易,做起來卻難。李曉東按村裡的賬目丈量土地,凡是涉及到的人家全部進行公示。承包人不買賬,還說『你告我去吧』。李曉東直接將集體機動土地面向社會拍賣,當年冬天就收回土地承包費33萬元。再加上對造林地塊進行重新公開競價拍賣,幾年來累計收繳承包款180餘萬元,目前村集體固定資產達千萬餘元,使『空殼』村成為歷史。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村乾部重拾了在群眾中的地位和形象,支部引領和服務發展能力有效增強。
『李書記有高招,我們都服氣。』『這是給老百姓辦實事的好乾部。』說起李曉東,村民都豎起大拇指。
修路9公裡,打機電井58眼並全部架入電網,挖田間排水溝1.5萬延長米,打造了旱澇保收田,為全村穩產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與遼百集團、漁香種植合作社簽訂鮮食玉米、漁香玉米訂單600多畝;實現貧困戶奶牛、生豬項目帶貧益貧全覆蓋;與八一農墾大學開展院村共建,引入大慶商會和幫扶單位投資綠色種植項目;實施光伏扶貧,利用收益設置公益崗位,增強群眾自主脫貧意識……幾年來,建設村累積爭取資金230餘萬元,改造泥草房108戶、滅跡泥草房65戶,全體村民吃上『放心水』、出行實現『屯屯通』。
『電視上見過的好支書,就在身邊』
『我們始終秉承為民服務理念,在群眾「最盼」上贏民心,在「最急」上見真情,在「最需」上辦實事,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贏得認可。』在建設村後院的庫房裡,29套大型噴灌設備,板板正正,四輪車拽走就能用;葦簾編織機擦得?亮……李曉東指著各種設備、農具說,村裡東西全,做好登記都能用。
建設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過上了好日子,李曉東又提出村『兩委』帶頭分屯包片,誰家有啥事,全都想辦法解決。
『這電線杆有20年了,存在安全隱患。』在村民於波家門前,村『兩委』正商量著『先向上爭取些,村裡再投一些』,給大家換個水泥杆或者油浸杆。
村民李忠林經營著油坊,李曉東幫他擔保貸款,還建議他注冊商標。說起這位為群眾辦實事的好支書,李忠林一個勁地誇著,『真為村民乾實事、乾好事,以前在電視裡纔見過這樣的好支部、這樣的好支書,做夢也沒敢想咱村的就這樣。』
為方便群眾辦事,建設村投入15萬元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為村民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建起愛心超市,通過評分積分對村民進行資助獎勵;開展『五好家庭』、『衛生文明戶』等活動,引導村民『知感恩、愛家鄉、講文明、樹新風』;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提昇群眾幸福指數,實施硬美亮淨綠『五化』工程,免費發放種子、苗木,引導村民在房前屋後種花種草,栽種綠化樹木8000餘棵、花卉5萬餘株,建起村活動廣場、文化大院、活動室豐富村民文化生活。
而這些,僅僅是建設村村民幸福生活的開端。『這邊是觀光魚池,能垂釣、能賞荷花,那邊是賓館和住宿,南甸子再搞養殖。』在一片水塘旁,李曉東介紹著觀光農業園的未來,這151.28萬畝的荒地已辦好了審批手續,今年開始分期建設,將成村裡的『聚寶盆』。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正午,村頭大喇叭伴隨歌聲,播起新聞。而此時,李曉東手拿《建設村2020-2028整村規劃圖》描繪著建設村的未來:『旱改水項目已申報了4000畝,土地連片種植也做好准備,建設用地批下來3萬畝……8年內,讓村民全都住進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