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百年奮斗路,黑龍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走過了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自覺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責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歷程中感悟思想偉力。我們黨在百年歷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黑龍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紮實做好『三篇大文章』,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昇級,一批老字號『國之重器』煥發活力,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昇級等『油頭化尾』項目建成投產,大慶油田頁岩油勘探實現重大突破,裝備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由2012年的6.8%提高到2020年的12%。堅持把振興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航天裝備、核電裝備、艦船動力等領域研發制造實現重大突破,建成5G基站1.89萬個,哈爾濱國家大數據中心基地標准機架達3.2萬個,高新技術企業是『十二五』期末的2.79倍。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64項,劉永坦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王啟民被授予改革先鋒、人民楷模等榮譽稱號,共有兩院院士41位。金融業增加值突破千億元,『十三五』期間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2%。
在鞏固提昇綠色優勢中擔起使命責任。黑龍江作為農業和生態大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重大政治責任,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農業綜合機械化率、良種覆蓋率、科技貢獻率分別達到98%、100%和68.3%,糧食總產量、商品量、調出量、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居全國第一。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種植佔比87%,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75%。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典型黑土耕地面積達1.56億畝。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40家企業入圍中國農業企業500強,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3%,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群規模達到6000億元左右。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東北虎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取得明顯成效,森林覆蓋率47.3%,秸稈綜合利用率91.48%,全省空氣優良天數、優良水體分別比『十二五』期末提高6個、11.3個百分點,成功舉辦三屆全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力爭提前實現碳達峰,全面提昇碳匯能力,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作出貢獻。
在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堅定前進方向。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我們以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度深化重大改革,龍煤集團改革脫困取得重大進展,徹底結束了森工、農墾70多年政企合一體制,完成廠辦大集體改革,兩輪事業單位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大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每年召開全省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議,出臺優化營商環境地方性法規,加快數字政府建設,52家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投資,市場主體達263萬戶,上市公司39家。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成功舉辦多屆中俄博覽會和哈洽會。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哈爾濱新區建設成效顯著。
在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踐行初心使命。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我們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省每年財政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均達80%以上,『十三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5.2%和7.8%。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支持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推進『雙一流』建設,投入34.4億元支持高校基本建設,投入16.35億元強化高校後勤保障,省屬本科高校生均經費達1.9萬元。就業形勢保持穩定,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標准逐年增長。實施棚戶區、老舊小區和農村危房改造,惠及446.3萬戶居民。城鎮集中供熱率達到88%,農村集中供水率和自來水普及率均達到95%以上。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圍繞供水供熱、環境整治、教育醫療等方面辦實事289項。
在從嚴管黨治黨自我革命中永葆生機活力。我們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全省政治生態持續好轉。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激勵乾部擔當作為。弘揚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提昇乾部乾事創業精氣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持續推進正風肅紀反腐。引進用好人纔,選樹青年優秀人纔,去年招錄選調生1334人、是過去7年總和近5倍,通過『六個一批』選派1115名年輕乾部任職鍛煉或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建立領導乾部聯系專家制度,連續3年每年安排資金6.38億元支持重大科研項目人纔團隊,面向全國發布第一批『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25項。職業院校實現擴招7萬人,近5年引進省外各類人纔2萬多人。我們將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汲取智慧力量,凝心聚力推進全面振興和現代化新龍江建設,奮力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龍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