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步』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

在黑龍江和烏蘇裡江交匯處的『華夏東極』黑瞎子島,每天,第一縷陽光從這裡開始照耀祖國大地。讓我們一路向東,迎著『指引前行的東方朝陽』,追憶『八女投江』的壯烈殉國、見證現代化農業的嶄新成就、探尋煤城轉型的城市進程、到訪守家衛國的東極哨所,追尋紅色印跡,看龍江今昔巨變。

第五十六站 十二烈士山
十二烈士山位於雙鴨山寶清縣西部蘭棒山北麓,寶石河上游,大尖山子的腳下。小百石河河谷平原隆起的一座孤山,因其有12位抗聯戰士英勇抗擊日寇全部殉身壯舉,被抗聯總部命名為『十二烈士山』。

1938年春,日、偽軍向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部和第五軍第三師的後方密營蘭棒山發起進攻。第五軍第三師八團一連的戰士負責掩護大部隊轉移,在向李炮營集結的過程中與日、偽軍400多人遭遇。小孤山是一個天然的易守難攻的陣地,戰士們急速上山,憑借著岩石、樹木築起『雪壘』。

圖片來源:寶清縣委宣傳部
戰斗打響了,300多偽興安軍騎兵、100多名日本守備隊騎兵衝上小孤山,敵人的機槍吐著火舌,把小孤山的岩石打得直冒白煙。小孤山上一片寂靜……100米、70米、50米,越過半山腰了,剎那間,小山頂上突然機槍、連珠槍同時發射,衝在前面的日、偽騎兵被打得人仰馬翻,紛紛向山下滾去。
僅僅16名抗聯戰士逼得日本守備隊和偽興安軍寸步難行。他們在東南面大山上架起了一門騎兵炮,在西北谷地上離小孤山300米的地方排起了七八挺機槍,經過酣戰,多位抗聯戰士陣亡,只剩下五個人,所剩彈藥也已經不足。連長李海峰把剩餘的戰士叫到身邊,對總部交通副官張鳳春說:『你身上有重要文件,現在天黑了,你要找機會和受傷的同志們突圍出去,信件是重要的,一定得交給上級。』等戰士們突圍出去後李連長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
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共消滅日、偽軍100餘人,敵人卻沒有找到一件完整的武器,12位勇士壯烈犧牲。他們是連長李海峰,指導員班路遺,排長朱雨亭,戰士魏希林、陳鳳山、李芳鄰、夏魁武、王仁志、張全富、楊德纔、王發、李纔。

為紀念他們的悲壯事跡,東北抗聯第二路軍黨委決定將小孤山改名為『十二烈士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