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5月27日訊(記者孫英鑫 安澤) 27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牡丹江專場在哈爾濱召開。會上,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維國就牡丹江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主攻方向等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張維國表示,牡丹江地處北緯45°作物種植、畜牧養殖的黃金地帶,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佔耕地總面積的50%以上,適合發展食用菌、果菜、中草藥、畜牧養殖、林下經濟等特色產業。基於這種現狀,牡丹江市在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的前提下,把特色產業作為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的主攻方向,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采取了四項措施,形成了四個優勢。
一是優化布局,形成了規模優勢。聚焦一縣一品,培育形成了以東寧黑木耳、寧安果菜、海林猴頭菇、穆棱沙棘、林口大鵝和中草藥等為主體的優勢產業布局,進一步壯大了『菌菜牧林藥』等特色產業規模。到去年,我市食用菌栽培規模佔到全省三分之一,被評為中國食用菌之城;果菜對俄出口佔到全省70%,成為俄羅斯遠東地區的『菜籃子』;畜牧業產值達到78億元;發展『漿果、堅果、北藥』等林下經濟126萬畝;全市刺五加、平貝、人參等中草藥種植面積達到25萬畝。
二是壯大龍頭,形成了加工優勢。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食品和農副產品打造成為第一支柱產業的部署,我們聚焦『兩頭兩尾』,形成了大米、食用菌、乳肉制品等產加一體的綠色食品全產業鏈條,培育壯大紅星乳業、鑫鵬肉業、響水米業等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2戶,我市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0%以上。
三是創建品牌,形成了市場優勢。牡丹江先後獲評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世界黑木耳之都、中國紅樹莓之鄉等美譽,全市綠色有機認證產品達到219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達到26個,東寧黑木耳品牌價值超過百億元,蟬聯全國地標產品食用菌類第一名,我市特色農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四是調優結構,形成了增收優勢。通過持續調大特色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去年,牡丹江農民人均收入達到21000多元,高於全省平均水平5500多元,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位。在全市21000多元的農民人均收入中,有近50%來自於『菌菜牧林藥』等特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