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7萬人觀看,6300萬+點贊……』五四青年節當天,共青團中央舉辦『讓青春為祖國綻放』網上主題團日直播活動刷爆全網。由張新參與錄制的《鐵人魂》視頻在第二篇章中亮相展播,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播到全網。

張新是東北石油大學行政管理專業一名大二學生,同時也是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精神宣講團的一員。
『為了錄制這個視頻,在一周的時間裡,我們沿著紅色地標,追尋鐵人的足跡,追溯中國石油工業建設發展史,感受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魅力。當我看到大慶精神和延安精神、長征精神、雷鋒精神等一起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張新說,『作為一名大學生講解員,我覺得我有責任也有義務,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播弘揚到祖國的各個地方。通過共青團中央這次網上活動,能讓這麼多的人了解到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更加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從心出發為夢而行
當記者問起張新,為什麼要加入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精神宣講團時,她說這還要從大一剛開學一次新生游園活動說起。當時,她參觀第一站便是大慶精神育人展館,聽到了學長講解鐵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她。那時,她就在心中默默立志,一定要留在展館裡當一名宣講員,把鐵人故事說給更多的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她得知學校育人展館招新的消息後,第一時間就填上了報名表。當拿到整整16頁講解稿時,她說當時都愣住了。對於這份陌生的稿子、陌生的專有名詞,不知道從何入手,她在寢室裡背了幾天,總是背了忘,忘了背。
張新說:『我不止一次地想要放棄,可是一想到鐵人識字搬山的故事,他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克服文化關,翻過理論山,我又有什麼資格說放棄?』
於是,她不停地走館,熟悉展板,從網上查閱相關資料,理解性背誦。就連周末也不放松,每天都是踩著熄燈關寢的時間,飛奔回寢室。室友還調侃她把育人館當寢室,並且給她起了個外號『失蹤人口』。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的努力,張新成為大一新生中第一個正式講解員。就在前不久,張新又被聘為了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精神宣講團團長。

點擊圖片觀看視頻
雲端宣講揚鐵人魂
去年,東北石油大學大慶精神宣講團發起了全國『雲』宣講活動。張新通過錄視頻講述鐵人故事,利用抖音、快手、bilibili等新媒體平臺播放,向全國網民生動詮釋什麼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談起這次『雲』宣講,張新說:『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因為不能參加學校舉行的日常學習、宣講、培訓等活動,我們就自覺在線上開展學習與宣講活動,發起了全國「雲」宣講活動。』
『我的腦海裡一直在想「雲」宣講要講什麼?怎麼講?為了選好題、選好景,我提前策劃了好幾天。我決定從小切口切入,小話題入手,講述鐵人家規「公家的東西一分也不能沾」的故事。通過對鐵人家風、家規的深刻挖掘與歷史還原,為大家呈現一個孝順孝敬、清正廉潔的鐵人形象。』
『這是我第一次以網絡形式進行宣講,錄視頻覺得又新鮮又激動。因為選擇在景區錄制,人比較多,會有嘈雜的聲音,錄制的視頻效果不好就得重新錄制。刮風了也得中斷,等風停了纔能重新錄。一個2分鍾左右的小視頻,我整整在外面錄制了好幾個小時。』張新說,『「雲」宣講是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一次嶄新嘗試,在今後的宣講路上我將會探索更多的新媒體傳播方式,頌揚鐵人之魂。』

綻放青春不負韶華
鐵人誕辰97周年,她作為主持人主持了學校活動;紀念鐵人逝世50周年時,她作為宣講團成員代表發言;2020年學校鐵人文化節,她講述了與三代鐵人跨越時空的對話;2021年清明節當天,她作為學生代表在緬懷鐵人活動中進行了發言……為同學們宣講,為老師們宣講,為油田工人們宣講,從大一到現在,她參加了20多場活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張新意識到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宣講方式,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佔領網絡空間,讓更多的人了解鐵人故事。目前,她和團員們正策劃在抖音上推送視頻《百問大慶》,利用『互聯網+宣講』打通線下線上,實現虛擬空間與現實世界的無縫對接,由『一時一地』宣講拓展為『隨時隨地』,實現24小時不斷線傳播。『互聯網+宣講』還具有互動功能,可以強化宣講者與受眾、受眾與受眾間的交流溝通,更利於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闡釋和推廣。張新說,新時代只有主動擁抱互聯網,善於利用互聯網,纔能讓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最大增量』,最終變成『最大正能量』。
張新一直行進在講好鐵人故事的道路上,關於未來,她說將肩負好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傳播者這個身份,繼續踏著鐵人腳步走,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綻放青春,不負韶華。
記者李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