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篳路藍縷,世紀鏗鏘前行,萬裡河山處處閃耀著紅色的光芒。
從抗聯烽火到開墾拓荒,從大國重器到向北前沿,百年『紅色腳印』喚醒沈睡千年的黑土地。
龍視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大型融媒體專題『從東方紅到太陽昇』——雲打卡黑龍江省百個『紅色印跡』,三條足跡,連點成線,帶您跨越時空,重溫一段段鮮為人知而又波瀾壯闊的紅色歲月。

北緯53°27′00?至53°33′30?,坐落著中國最北村落——北極村,在這裡黑龍江勾勒出中國版圖最北邊的輪廓,在這裡北極之星點亮神州大地。讓我們一路北上,聆聽『抗日第一槍』的回響、重溫抗日志士的事跡、見證大國重器的崛起、回溯林區轉型的脈絡。一路向北,向著紅色光芒指引的方向,向著國旗高高飄揚的地方。

第八十站 於天放抗日斗爭紀念館

綏化市綏棱縣上集鎮的革命老區天放村,原名向陽村,抗日名將於天放曾率抗聯小分隊在這裡開展抗日活動,1947年,人們為了紀念他,將這個村更名為天放村。天放村的抗日斗爭紀念碑記錄著於天放的抗日事跡。

1931年,日寇侵佔東北以後,金策、張光迪、於天放等抗日將士西征到了綏棱,宣傳抗日主張、組織抗日救國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游擊戰。
1940年,東北抗日聯軍在日偽軍瘋狂圍剿的嚴峻形勢下,提出了『保存實力、培養乾部、准備反攻』迎接全國抗日戰爭勝利的方針。於天放率領的抗聯小分隊就堅持在綏棱一帶開展斗爭。於天放也是《露營之歌》的主要作者之一,『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形象地描述了當時的艱苦生活和戰士們的堅強斗志。
1942年斗爭環境更加艱難險惡,於天放決定深入農村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救國會組織,小分隊在於天放的帶領下,建立了抗日根據地。

1944年12月19日,於天放在宋萬金屯小學校被捕入獄。面對日寇殘暴的酷刑以及威逼利誘,於天放以豐富的對敵斗爭經驗,與日寇周旋較量。1945年7月,於天放成功越獄,並在群眾掩護下脫險,當時轟動了整個偽滿洲國。抗戰勝利後,於天放在《牢門脫險記》一書中寫道:『不管敵人怎樣凶惡殘暴,抗日斗爭的怒火是不能被壓下去的,我決心埋屍故土,也不離開東北一步!』

天放村抗日斗爭紀念館內陳列著於天放同志生前寫過的詩詞、生前用過的物品。館內的各個板塊展示了抗日義勇軍、抗聯游擊隊和北滿抗聯部隊在綏棱的戰斗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