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訊 (記者 孫英鑫 安澤)13日,由中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大興安嶺地區專場在哈爾濱召開。會上,中共大興安嶺地委書記張寶偉,圍繞『賡續紅色基因擔當綠色使命』這個主題帶領大家回望,10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大興安嶺人民在峰巒林海間書寫的奮斗史詩。
張寶偉表示,美麗富饒的大興安嶺位於祖國版圖的『金雞之冠』、黑龍江省的『天鵝之首』,是我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邊境地區,是國家生態安全重要保障區和納碳儲碳基地,肩負著維護國防安全、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職責。這裡既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熱土,也是一方山清水秀的淨土,更是一塊乾事創業的沃土。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開發建設時期,還是進入新時代,幾代林區人拼搏創業、務實奉獻,闖出了一條因林而建、因林而興、因林而轉的光輝道路,把昔日人跡罕至的莽莽林海,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林區,用青春、熱血乃至生命踐行了『身在最北方,心向黨中央』的錚錚誓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興安人民奮起反抗,漠河金礦工人舉行武裝暴動,與日寇展開了殊死斗爭。1941年6月,東北抗聯三路軍三支隊衝破日軍重重圍堵,縱深開闢了大興安嶺游擊區,與日偽軍激戰30餘次,沈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1945年8月,呼瑪、漠河、鷗浦『上江三縣』光復後,興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剿匪建政、恢復生產,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做出了興安貢獻。
1964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以會戰方式開發大興安嶺,8萬鐵道官兵和5萬知青、科技人員、乾部職工挺進興安大地,戰天斗地、爬冰臥雪、風餐露宿、架橋鋪路、采伐生產,喚醒了沈睡千年的林海雪原,實現了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一定要進得去、站得住,拿得出木材來』的目標。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累計為國家提供商品材2億多立方米,上繳稅金近百億元,為國家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