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近年來,黑龍江各縣區立足區位優勢,突出當地特色,圍繞『特色種植』,打好優勢牌,蹚開了一條增收奔富路。

隨著入伏節氣到來,巴彥縣冬婷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也迎來豐收季。1200畝富硒辣椒開始采摘第一茬,齊腰高的辣椒秧上掛滿了果實,『這辣椒是采取水肥一體化富硒技術種植的,個頂個脆嫩多肉。』合作社負責人李中停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巴彥縣冬婷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17年成立,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運營模式,蔬菜棚室迅速發展到400多棟,露地菜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憑借著單品打造、專業種植,合作社的富硒辣椒遠銷山東壽光,並打開了全國市場。

李中停說,合作社采取棚室育苗、露地栽植的模式,准確地將采摘期鎖定在這個全國『南菜空窗期』,辣椒采摘一直能持續到國慶節。通過棚區化育秧、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品牌化營銷的發展理念,把更多黑土地優質富硒菜端上全國人民的餐桌,讓更多的鄉親踏上特色種植增收致富路。

湯旺鄉民生村耕地資源少,外出就業人口較多,很多庭院被閑置。在民生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陳學行的帶領下,開始打造『庭院經濟』。
陳學行結合民生村現狀與庭院經濟具有投資小、見效快、風險低的特點,帶領村民多次調研市場,想出來盤活閑置土地資源的新方法——種植軟棗獼猴桃。

今年4月中旬,陳學行和民生村村黨支部書記李春寶帶領村民將從佳木斯大學軟棗獼猴桃種質資源圃訂購的300棵樹苗分發給23戶村民。68歲的村民張福英是脫貧戶,這兩年她發展庭院經濟,每年種菜、養雞能收入1萬多元,這次她也栽種了軟棗獼猴桃。『這一棵樹苗纔20元錢,還比種菜省勁。不光自己能吃果,還能賣錢。』張福英說。

在村民家的院裡,村黨支部書記李春寶一邊在房前屋後查看樹苗長勢,一邊指揮村民給果樹搭架子。『這樹苗已經開始爬蔓了,咱們村房前屋後的30畝地要全種上,3年後按每畝70棵樹苗,每棵樹產量20斤,每斤10元計算,每棵樹能增收200元,咱全村能增收40餘萬元。』關於種植軟棗獼猴桃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李春寶心裡有本明白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