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5日訊 (記者 孫英鑫 安澤)15日,在『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黑河市專場上,黑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建國就黑河全域農業綠色發展現狀及今後發展方向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張建國說,2018年以來,充分挖掘黑河純淨生態環境和豐富農業資源比較優勢,按照『一年試點、兩年推廣、三年鋪開』的總體安排,創建了農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實現農業全領域、全鏈條標准化綠色發展,拉長了農業產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出產農產品全部達到國家綠色標准,使黑河成為綠色有機農產品及其加工制品的重要供給基地,實現全領域全產業農業綠色發展。
『十四五』時期,黑河將把大豆精深加工產業作為黑河全域農業綠色發展支柱來打造,加快形成綠色食用大豆、強筋小麥、高緯寒地水稻、雨露漢麻、綠色有機蔬菜、食用菌等十大綠色功能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十大綠色功能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實現黑河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
完善構建農業綠色發展7大支橕體系:構建綠色生產技術標准體系,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綠色產品標准,從肥料使用、飼料使用、獸藥使用、食品添加劑使用等各個方面,建立實行負面清單制度,強化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合作,請專家幫助完善制定產、加、儲、運等各環節操作規程,建立黑河綠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利用微信、APP、網上交易平臺等現代手段開展即時服務,全面提昇綠色生產標准化、機械化、信息化水平,確保生產出的農產品符合『綠色』標准。
構建綠色農資供應體系,鼓勵現代種業公司建立綠色功能良種繁供體系,引導建設縣級農資供應集團,發揮供銷農資化肥經營網點、連鎖店主渠道作用,充分利用各地區域配肥站,科學選用籽種、肥料、農藥和配肥,做好種、肥、藥、膜、柴油等農資供應和市場監管,保障整個生產過程實現綠色農資供應。
構建質量監管認證體系,發揮黑河市質量技術檢驗檢測中心功能,實現『環境檢測、操作規程、生產記錄、質量標准、綠標認證、用標監管』等全程可追溯,全力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建設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打造『極境寒養』『黑河大豆』品牌供給基地。
構建綠色農產品精深加工體系,把綠色有機功能農產品精深加工作為工業發展優先方向,以把大豆深加工打造成為支柱產業為重點,圍繞玉米、小麥、漢麻、漿果等作物和『兩牛一豬一馬』、冷水魚等優質原料資源,加快北安象嶼金谷、嫩江四合大豆等支橕性加工企業發展,鼓勵豐禾、樺林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加工,將第一車間生產的優質原材料加工成第二車間的優質產品。
構建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全面摸清和動態掌握黑河農業資源家底,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開展多點、定位、系統地監測,強化縣級監測點建設,保護好黑土地,在重點典型地區開展農業環境容量『最佳』技術模式研究示范,及時發布預警和通報監測信息。
構建金融服務體系,探索金融服務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新模式、新機制,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制度,促進資金整合,健全黑河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探索市場化金融服務手段,支持農業綠色發展,解決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構建市場營銷體系,支持開展綠色有機認證和地理標志認證,培育特色地方品牌,擴大『極境寒養』區域公共品牌和『黑河大豆』品牌影響力,在全國叫響黑河綠色有機功能性農產品。發揮全域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用,組建統一的營銷平臺,擴展直播帶貨、期貨+保險等現代營銷手段,實現農產品線下線上融合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