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0日訊(於淑鴻 記者 孫英鑫)近日,記者走進黑龍江省遜克縣車陸鄉衛東村,看見了潔淨整齊、村風質朴、生態宜居的小山村。記者跟著農機合作社機耕手到農田中夏鋤,感受村裡現代化綠色生態種植的魅力;徜徉秀美鄉村,感受國家級文明村的發展變化;走進農戶家中,聽他們講述眼前實實在在幸福的生活……。
村民享受啥待遇?
『出門坐小車,不愁吃與喝,穿貂戴金銀,住著磚瓦房』。這是村民玩笑時編出的順口溜。的確,這個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每年都返利於民。35年來,自來水沒向各戶收取一分錢,紅白理事會食堂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每年『三八』節,村裡投入4000元,評選獎勵『好婆婆』、『好兒媳』『致富女能人』;每年拿出5000元慶祝老年節,組織60歲以上老人召開『懇談會』、觀看文藝節目;為全村百姓統一繳納農村合作醫療、電視閉路費和水費等費用,農戶安裝鐵柵欄每延長米均補貼80元;每年春節前給年滿70歲以上村民發500元村集體紅利,考上大專以上的學子每人獎勵500元。自2016年開始,村裡每年花6000元在縣裡聘請了1名法律顧問負責村裡的法律諮詢等工作。合作社為村裡種植戶統購種子、化肥、農藥每年可節省資金幾十萬元。每月1日和15日為免費理發日,冬天鏟車免費清雪,夏天自動清掃機免費清掃街道,秋天裝載機免費為農戶裝車賣糧,近9000平方米的農機具停放場免費提供給村民使用,村民房屋保險報銷60%。村內所有道路實現全部硬化、全部亮化和全部監控化。村民梁秀英告訴記者說:『在這樣的村裡生活不僅是幸福,還是榮耀!』
大事兒誰做主?
一個村就是一個大家庭,村書記孟慶永介紹說:『村裡有機動地160公頃,村兩委聽民聲、順民意,廣泛征求民主意見,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面向社會公開競價發包,誰給的高就包給誰。』村集體要過好日子,離不開壯大村集體經濟。村裡土地流轉後有富餘勞動力,村裡就辦起了衛東村酒坊。酒坊實行貧困戶優先入股,優先出勞務就業,可以享受優惠價購買酒糟發展養殖業。這些制度的建立,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19戶農民入股,7人到酒坊就業。經過多年的運營,每年可獲15萬元的利潤,為村集體每年增加一萬多元的收入。原來農戶賣糧要開車走出十幾裡路稱重。經過村民代表大會民主決議,村集體投資10萬元建起了可容重180噸的地秤,既方便了農戶,每年又可增加村集體收入。村黨支部要求必須合理使用資金,堅決杜絕村領導『一支筆』現象。凡是上千元的支出須由村兩委集體決定,過萬元的必須由村民代表大會多數通過。每個季度財務監督小組對每項收支逐項審核,並及時公示上牆,公開接受村民監督。
小康路上在乾啥?
衛東村所有土地入社實行輪作規模化經營,同時發展肉牛養殖業,養殖肉牛500多頭,每年平均出欄300頭。這些年結合遜克縣的生態資源發展養蜂業,成立養蜂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周邊32戶入社,年加工銷售蜂產品15000餘斤,年銷售蜂群200餘箱,年銷售額達400萬元。日子盡管很幸福,但勤勞的衛東人閑不住,這個村外出務工經商達127人,遍布中國東部和南方各大城市,村民劉忠林只身一人到上海打拼,現在擔任上海一家汽車公司駐長春的總代理,年薪30多萬元,村民唐曉全援建蘇丹開采石油,村民孫紅英城市裡開飯店一年淨收入10萬元。村裡閑下來的婦女積極發展庭院綠色經濟,近些年村裡免費提供谷種,22戶村民在自家園子裡種了無化肥無農藥谷子,秋後加工成有機小米銷售一空。
村裡老黨員王鳳奎自豪的對記者說:『我們村擁有私家轎車68戶,在縣城擁有樓房75戶,還獲得了省級文明『和諧村屯』、全省楓橋經驗典型、省級先進基層組織、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在這樣的村裡生活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