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人民的小康?龍江齊用力 『智富』奔小康
2021-07-22 02:04:00 來源:龍視新聞聯播公眾號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黑龍江上下盡銳出戰、苦乾實乾、攻堅克難,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夯實鄉村振興基礎,讓百姓的日子越來越紅火。

  海倫市第一中學的苑勝男今年高考,以618分的成績被電子科技大學錄取。知道結果的那一晚,一家人喜極而泣。十幾年前,苑勝男的父親因意外導致失明,喪失勞動能力,上學讀書對小勝男而言,曾經是一個夢。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一家如今每年享受到養殖大鵝、小菜園、光伏等產業分紅5000元以上,再加上低保和母親的務工收入,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苑勝男的父親 苑中山:

  上大學還得好好學,不能放松,好好努力,這些年都指著大伙兒幫助咱們呢,以後好好回報社會,也幫幫別人。

  受益的不只苑勝男,幾年來黑龍江累計投入資金114億元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貧困家庭子女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實現動態清零,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窮根,纔能真正『智富』奔小康。

  全面小康,難在全面,更貴在全面。脫貧攻堅戰打響時,吃水難、安居難、上學難、就醫難等一系列難題都是脫貧攻堅的痛點難點。

  這是2016年記者鏡頭下的林甸縣豐產村,大片的泥草房搖搖欲墜。五年過去了,豐產村上演『變形記』,鄉道乾淨整潔、房屋錯落有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小康不小康,首先看住房。得到政府補貼,村民呂洪林終於告別了懮心的泥草房,住進暖心的大瓦房。

  林甸縣東興鄉豐產村黨支部書記 張春福:

  目前全部改造完成,沒有一戶在危房泥草房裡住著。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戰中最大的『硬骨頭』。2020年進入鞏固階段的拜泉縣,還剩餘貧困人口1504戶2793人,其中80%是因病致貧。有病看得起,苦日子纔能見亮。

  拜泉縣上昇鄉團結村農民 鄒翠玲:

  我住兩回院就花五百多塊錢,老伴住三回也就五六百塊錢。要是不給報的話不得一萬兩萬的。趕上這政策好,我們享福了!

  趕上好政策,鄒翠玲在村衛生所就能免費檢查身體。村裡像她一樣的貧困戶都有自己的專屬健康檔案,小病不出村,大病有補助。『兩不愁』真不愁, 『三保障』有保障,2020年,黑龍江貧困人口如願全都實現了這個目標。成績背後是龍江上下同欲,合力攻堅克難。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統籌謀劃、強力推進,最大限度壓減一般性支出,全力以赴保證脫貧攻堅投入。從扶『面』到扶『點』,從『大水漫灌』到『定向滴灌,盡銳出戰攻克堡壘、全民動員攻破難關。市縣鄉村黨組織和基層乾部苦乾實乾、傾力付出,用自己的『辛苦指數』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全省累計6182個駐村工作隊、25200名駐村乾部同全省177800名幫扶責任人一道奮戰在扶貧第一線,11名同志以身殉職,他們用責任和擔當、汗水和生命共同譜寫了中國減貧奇跡的龍江篇章。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經濟學部副主任教授 姜冰雨:

  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是我們事業能夠取得成功的組織保障和政治保證。堅持發揮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的政治優勢,能夠實現我們事業的成功實現了保證。方法得當,我們用『六個精准』、『五個一批』的精准扶貧方略,用發展的方法消除貧困。我們通過扶智力扶志氣,調動廣大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廣大群眾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營造全社會扶危濟困的氣氛,凝聚社會共識和社會合力,我們堅持過硬的乾部作風,堅持真抓實乾,用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脫真貧來徹底解決貧困問題。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