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慶
搜 索
小康圓夢|種田高手宣起生:鹽鹼地變稻田 畝入千元
2021-07-22 09:22:04 來源:大慶網  作者:崔義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22日訊 編者按: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莊嚴宣告,穿透百年風雲。

  『小康』,這個承載美好生活夢想的古老詞匯,數千年來第一次成為這片土地上全體中國人民的真實日子,『夢想』照進了『現實』……

  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斗、小康點亮生活。今起,大慶日報在『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專欄下推出『小康圓夢』子專欄,挖掘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展現身邊的點滴變化。

  『再有10多天就抽稻穗了,肯定又是一個豐收年。』7月16日,在大同區太陽昇鎮馬營子村,村黨支部副書記宣起生站在無邊的稻田旁,向記者講起他的小康故事。

  『去年的稻子是每斤1.65元,今年種的是香稻,價格能賣得更高。』說話間,宣起生走到稻田邊,撥開稻杆,翠綠的植株根根筆直,有一尺多高,長勢十分喜人。這片無邊的稻田,以前卻是顆粒不收的鹽鹼地。用村裡人的話說,幾千畝的水澇地,種啥都不得。

  馬營子村共有耕地2萬多畝,其中5000多畝都是水澇地。愛琢磨的宣起生不信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研究起在鹽鹼地上種田的事。『那些年,啥都種,可種啥都白扯,到秋一粒糧食都收不回來。』宣起生說,他從村裡承包了150多畝的水澇地,一種就是幾十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0年,他欠下了5萬多元的債務,媳婦終於和他急眼了,說絕對不能再種了。然而,宣起生卻不服輸,他將種植品種最終確定在水稻上,並跑去方正縣、肇源縣等地學習水稻種植技術,和專家們學習探討鹽鹼地種植新技術。他發現,村裡的水澇地,不容易抓苗,因此種植成敗的關鍵在苗身上。從選種到育苗,從插秧到施肥,都要精細,植株抗鹼、抗病等性狀都要強。『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肯定有法子。』媳婦拗不過他,又陪他拼搏了一把。付出終於迎來回報。『2002年,我承包的150畝水澇地終於產糧了,這讓我的勁兒頭更足了。那年投入種肥5萬元,當年賣糧10多萬元,淨賺5萬多元。』宣起生說。

  在鹽鹼地裡種水稻,宣起生成了專家,村民都佩服不已。在多年的學習和探索實踐下,宣起生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村民楊慶軍、羅樹海、單全手裡也有水澇地,他們找到宣起生,要跟他一起乾。宣起生直接答應說:『我咋種,你們就咋乾,肯定沒問題。』慢慢地,成片的水澇地變成了致富田,在鎮村的引導和支持下,水田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如今發展到20多戶,種植面積5000多畝。

  『政策太好了,沒有政府的支持,我這事也乾不成。』宣起生說,除了給修路、修渠外,每年農閑政府都開展農技培訓,市裡專家手把手來指導新技術。 2012年,通過鎮裡投一部分、村裡拿一部分、農民自籌一部分,他們總投入40多萬元,完善了水田的電網、機井、排水等配套設施。

  『現在收入越來越高,農民日子越過越好。從取消農業稅到發放種植補貼,從農田配套再到鄉村振興,農民過上小康生活,最該感謝的還是黨的好政策。』宣起生說,現在一年穩穩收入幾十萬元,家裡轎車、越野車、轎貨車就有4臺,農用車有3臺,還有各類機械設備10多套,兩口子醫保、社保都交了,兒子乾工程更是不少賺。如今,宣起生住在130多平方米的大磚房裡,車庫、倉房還有200多平方米,小康生活過得有滋有味。2016年,宣起生當上了馬營子村黨支部副書記,除了種好田、學好新技術外,他開始想的更多的是千方百計帶領更多人致富。

  曾經的鹽鹼地顆粒無收,如今變稻田畝收入千元,僅水稻一項全村年增收5000多萬元。『現在種植技術已經沒問題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研究提高水稻品質,成立合作社,做響「馬營子」鹼地大米品牌。』宣起生說,村裡還將在去年引進2個『萬頭』生豬養殖場的基礎上,瞄准村內資源廣泛招商,讓馬營子村村民越來越富。

  這就是宣起生和馬營子村民的小康故事。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