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3日訊 近日,大慶市各級城管部門積極落實城市防汛防內澇工作,督導責任部門責任單位,做好城市易澇點、居住區、道路、河湖廣場公園、低窪地段等地防汛排澇保安全工作。

清掏雨排。

管道清淤。
經二街低窪處新增3座雨排井,多路段集中巡回清掏
城市防內澇指揮部工作群中,哪怕是小雨,市氣象臺的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發送預報。市城管局也會隨時指導各區防內澇工作,哪個區域降水較急、雨水篦子不在道路最低點怎麼辦、清掏工作如何開展更科學、作業人員下井要采取啥保護措施,甚至水泵要選什麼型號的,事無巨細。
經前期統計,我市主城區內目前有7個易積水點、12處易積水路段、兩個易積水小區,其中10處都在薩爾圖區。為了解決積水問題,7月中旬,薩爾圖區在經二街低窪處新增了3座雨排井,提高了經二街向緯二路雨水管網的排水能力。17日上午,薩爾圖區迎來陣雨,該路段排水正常,新增設的雨排口效果顯著。
與此同時,薩爾圖區城管部門組織專業清淤吸污和環衛公司,處理雨排中阻塞的淤泥和垃圾。會戰大街、中八路、經三街、緯六路、經二街、育纔路等路段都在集中清掏巡回中。薩爾圖區城管局還新購置了5臺大功率水泵、兩臺發電機組,一旦雨水泵站停電,發電機組可以馬上『接力』,應對緊急突發情況。
薩爾圖區城管局副局長崔鵬程告訴記者:『我們做了一點一策預案,如果發生積水,市政養護工人、環衛工人將每人看守一處雨排口,必要時打開井蓋快速排水,並實時看守,確保安全。』

博學大街新增雨排施工現場。

小區內治理反水井。
博學大街新增兩條雨排,黎明河清淤即將完成
高新區博學大街是我市積水點之一,新泵站建成投用後,排水能力大大增強,但遇短時強降水時,仍會產生積水。近日,高新區在原有一條DN800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兩條DN600雨排管線,提高博學大街的雨水排放能力。
在物業企業的加緊施工下,綠色家園小區也在更換排水管網,東風新村二區也在加緊清掏雨排管道。
黎明河河道承擔著我市東城區雨季排水的重要任務,7月12日開始,市城管局協調油田水務公司和相關市政設施單位對黎明河進行清淤深挖,預計15天左右完工。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幾臺長臂挖溝機將河底淤泥挖到岸邊。『由於河道多年沒有清淤,作業量比較大。』市城管局河湖廣場中心市政隊隊長樓本意告訴記者,到現在為止,共清淤4公裡左右,清淤泥量大約7萬立方米。
市城管局也根據各地情況,通過實戰演練、更新應季預案、調整人員部署和加強監控等措施,力爭在強降雨來臨時保證排水通暢,不影響市民正常通行。
如果遭遇城市內澇,市民該如何避險
市城管局提醒,首先,行人不要在有積水的道路上行走,注意路邊防汛安全警示標志,不要靠近有旋渦的地方,防止跌入缺失井蓋的深井、地坑等危險區域,切忌冒險涉水。
其次,暴雨天氣出行,要防范觸電風險。不倚靠路燈杆、信號杆,避免與含金屬物體接觸。可選擇地勢較高的位置避雨。要留意周圍是否有電線,避免觸電傷害。另外,如果發現電線斷落在水中,千萬不要自行處理,應及時撥打報警電話。
第三,開車切勿冒險通行,如車輛周圍已經形成積水,最佳選擇是離開車輛,步行至地勢較高的地方。若積水較深,無法開門,就要利用身邊的防盜鎖、羊角錘等工具砸破側車窗逃生。
第四,積水中可能有汽油、下水管污物等,充滿細菌,異物弄破皮膚會造成感染,不要在水中玩耍,也盡量避免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