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端智庫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郭翔宇
實施增收『四項計劃』促進農民富裕富足
黑龍江日報7月28日訊 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黑龍江省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對促進農民增收有哪些利好消息?記者采訪了參與本次全會文件起草工作的我省高端智庫現代農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郭翔宇。
郭翔宇說,進入『十四五』時期,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我國『三農』工作重點轉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決定》提出,要加快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促進農民富裕富足。
推進農民收入加快增長,盡快達到並努力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采訪中,郭翔宇表示,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關鍵和中心任務;實現農民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根本和主要目的。從我省農民收入水平及其變化來看,2016年我省農民收入開始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20年我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6168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963元,僅相當於浙江省的一半,在31個省份中排第18位,這與農業大省地位不太相稱。因此,我省應該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新突破的主要目標。《決定》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這是建成農業強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最重要的綜合性數量指標。
大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不斷優化農民收入結構
經過數據比對分析,我省農民收入在『十四五』期末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需要在正常增長基礎上每年多增收200元。為此,《決定》提出,實施農民增收『四項計劃』,拓寬增收渠道,優化收入結構。
一要實施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計劃,防止脫貧人口返貧。《決定》提出,要紮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過渡期內『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建立易返貧致貧人口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分層分類落實幫扶措施,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
二要實施鄉村產業富民計劃,鞏固提昇農民經營性收入。在我省農民收入構成中,一直以經營性收入為主,2019年為7196元,佔全部收入的48%,比全國平均水平多1436元,高12個百分點。這主要是由我省農業資源豐富和經營規模大決定的,在較長時間內依然是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決定》提出,加快發展富民鄉村產業,切實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把價值鏈增收主要留給農民。一方面,要提高農業生產經營集約化、規模化、組織化水平,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農產品優質優價;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設施農業、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和農村生活性服務業。
三要實施創業就業扶持計劃,努力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2019年,我省農民工資性收入3330元,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工資性收入佔全部收入的比重為22.2%,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8.9個百分點。我省農民工資性收入水平偏低,既是當前農民收入總體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又是今後加快農民收入增長的潛力所在和最大空間。針對這種狀況,《決定》提出,要改善農村創業創新生態,推進農民創業創新,實現農民充分就業。一方面,進一步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加快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另一方面,對於農村務農人員,幫助其充分利用農閑季節的剩餘勞動時間,創造更多的就地或就近就業機會。
四要實施改革賦能增收計劃,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決定》提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激發鄉村資源要素活力,釋放改革紅利,促進農民增收。一方面,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進一步激活土地要素,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集體資產運營效益最大化,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釋放惠農富農政策效應,穩步提昇農民轉移性收入。同時,要加快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推動農業保險提標、擴面、增品,開展主要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防范、減輕農民因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而對收入的不利影響。
逐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
2020年,我省城鄉居民收入相對數差距縮小至1.92:1,首次降至2:1以下,且城鄉居民收入絕對數差距也開始縮小。而全國的城鄉居民收入相對數差距為2.56:1,絕對數差距還在逐年擴大,只是擴大的幅度和速度在減弱。需要辯證分析的是,我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小,主要原因不是農民收入高,而是城鎮居民收入低。2020年我省農民收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94.3%,而城鎮居民收入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1%。如果我省城鎮居民收入也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話,那麼我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可能還會進一步擴大。因此,『十四五』時期,我省在加快農民增收的基礎上,一方面要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的相對數差距,另一方面還要繼續縮小二者的絕對數差距,逐步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