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大會推動民俗游鄉村游集群式供給
牡丹江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
黑龍江日報7月30日訊 醉美雪城,如詩如畫。行走在盛夏的牡丹江鄉村,稻花飄香、小橋流水,山水相映、鄉愁甚濃。
承辦旅發大會以來,牡丹江把辦會與促進鄉村振興緊密結合,全力打造不一樣的鄉村風情。中興裡民宿、上官民宿、穆棱七彩花田等項目融合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紅色文化等元素,實現了民俗游、鄉村游集群式供給,推動產業形態、基礎設施、富民強村、鄉村治理全面提昇。既讓游客感受到『原山原水原生態』,又讓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條農旅融合促進鄉村振興的特色之路。
特色民俗承載更多鄉愁
盛夏時節的牡丹江市西安區中興村讓人流連忘返。沿木棧道漫步至觀景亭,放眼望去,彩色稻田便呈現在眼前,『鄉村振興』幾個大字醒目地立在稻中央。遠處,一排排整齊的青瓦白牆建築、一處處美麗的田園風光,還有朝鮮民族民俗特色風情的民宿村居,點點滴滴都吸引著游客紛至沓來。
『中興村打造了集觀光旅游、餐飲住宿、休閑娛樂、民俗體驗等為一體的鄉村田園旅游綜合體,在這裡可看美景、品美食、住民宿、賞歌舞,親身參與體驗朝鮮族民俗文化活動。』駐村第一書記李佳瑋介紹說,借著旅發大會,村裡今年新打造了民族食品產業園,生產泡菜、米酒、打糕、醬制品等傳統特色美食,開拓了食品加工體驗與文化旅游消費相結合的新模式。
『我在中興經營民宿業3年來,今年的訂單量較以往增加80%以上。目前,預訂也由原來提前3天改為提前7天。』中興村民宿達人於克江說。
在海林市七裡地村,結合自然特色和歷史人文,打造了住宿、餐飲、民俗展示等20餘處業態的『金溝水街』,帶動70%的農戶參與經營。
精品民宿守住濃郁鄉韻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乾淨整齊的街道、灰瓦白牆配上有故事的牆畫,小院裡長勢旺盛的綠色蔬菜,悠然可見遠山……寧安市上官地村新建成的民宿項目如一幅山水畫展現在人們面前。
隨手掃一下牆上的二維碼,游客便可走進渤海歷史,了解那一段古老的歷史故事,收獲不一樣的文化體驗。
『我們借力旅發大會,投資1000萬元,采取租賃、代管、委托三種房屋托管方式,對現有民居進行優化提昇,強化生態淳朴自然的田園主題,打造一系列原鄉風貌的主題民宿集群。』村支部書記褚麗娟說,民宿整體建築風格以關東民居為主,融合朝鮮族、新中式、仿唐式等風格,可以滿足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的需求。
離上官地村不遠的小朱家村,則打造了石板米倉在地文化精品民宿。民宿依湖而建,突出石板米倉在地文化,自主原創園林造景手法,創新傳統酒店和民宿模式,最大程度地保持田園風格和農家般舒適放松。
『民宿充分融合火山、稻田、民俗等元素,每一塊熔岩都是我精心挑選的,整體風格以主題火山、文藝簡約呈現。』民宿主人程連坤說。
豐富業態扮靚美麗鄉村
藍色的薰衣草,黃色的油菜花……微風拂來蕩起片片漣漪。在穆棱市保安村,『七彩花田』項目已初現效果,160多個品種的農作物和花卉長勢喜人,色彩繽紛。
『七彩花田』項目包括稻夢空間、火車營地、七彩花田三個主景區,以不同主題帶給游客沈浸式游玩體驗。配合游客服務中心、科普展示中心、餐飲服務中心、農產品展銷中心四個中心的服務與支持,『七彩花田』項目有效地將農業與科技相融合、種植與觀賞相融合、教育與體驗相融合。
緊挨著保安村的孤榆樹村,在2017年建成東北抗聯密營教育基地的基礎上,今年籌資4300萬元推進項目建設,歷時150天打造以紅色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旅游景區和教育基地。穆棱市成立了孤榆樹文化推廣有限公司,將抗聯餐飲、特色小吃、農副產品銷售、拓展訓練、情景小劇場等經營服務引入景區,由城投公司與孤榆樹村共同運營。組建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開發有機雜糧、草編、『豆畫』等旅游產品,發展訂單農業,探索網絡營銷。
旅發大會的盛宴即將上演,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正變成牡丹江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