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30日訊 (記者 霍梟涵)近三年,大興安嶺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年均增長25%,預計到2021年末,將達到15萬畝。
名副其實的『天然藥庫』
作為國家生態功能保障區的大興安嶺,孕育了豐富多樣的中藥材資源。五味子、黃?、蒼術、白蘚、防風、昇麻、沙參、鹿蹄草、杜香、杜鵑等85科192屬340餘種,資源分布具有種群面積大、藥用價值高、道地獨特、資源富集等特點。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顯示,規模以上儲量品種的有84個,總儲量達到17.3萬噸。除了野生中藥材資源外,大興安嶺林下還生長著儲量豐富的紅豆越桔、篤斯越桔、偃松籽等藥食同源的漿堅果,市場價值極為可觀,是我國名副其實的『天然藥庫』。
品質特性優勢展示巨大發展前景
大興安嶺現有耕地300萬畝,土地開發時間短,開發使用僅有30年左右,土壤結構優良,具有得天獨厚的土地資源優勢,區內水源、空氣、土壤基本處於原生狀態,純天然無污染。所生產的中藥材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無污染、質量高、藥效好。冬季漫長嚴寒,病蟲害很難越冬,天敵昆蟲等生物鏈比較完善、土壤養分足,不用或很少施用化肥農藥。夏季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淀粉、糖類物質累積的好,這些都是中藥材發揮藥效的主要成分。國家中醫研究院藥用植物研究所曾對大興安嶺的10種常用藥材進行了檢測,五味子和黃?有效成分含量高於國家藥典50%以上,赤芍芍藥?含量是藥典標准的3倍,其他品種的有效成分含量也都高於藥典標准,重金屬和農殘均未檢出。
長遠發展基礎優勢凸顯
大興安嶺生長的野生藥材均為道地藥材,在藥材市場上被統稱為北藥,以五味子、黃?最為有名,在市場上備受歡迎。
為打造『興安名藥』品牌,在2012年,加格達奇林業局就在古裡苗圃內建設了68種中藥材試種園。呼瑪縣全縣水飛薊、金蓮花、防風、赤芍、白鮮、白芍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1萬畝。其中,北藐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2016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國家級稀缺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承擔金蓮花、赤芍、白鮮、返魂草、水飛薊5個品種種子種苗繁育任務。
良好的環境招吸引企業落戶發展。大興安嶺利沃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呼瑪以來,出口創匯達120萬美金,利稅200萬元。盛野藥業有限公司通過近幾年不斷摸索與試驗,成功種植白芍1600畝,示范帶動周邊農戶種植白芍900畝,並建初加工廠一處。北藐中藥材種業公司與河北天原藥業簽訂了金蓮花種植收購合作協議,總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示范帶動全縣金蓮花種植戶8戶,面積達1000畝以上,目前正在籌建金蓮花、赤芍初加工廠。寶灃北藥開發有限公司種植關防風500畝,示范帶動林場職工種植關防風120畝。
2018年,大興安嶺地區農林科學院發布了5個品種的中藥材生產技術標准,隨著廣大農戶逐步認識到中藥材種植的高回報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自主調整種植結構,開展道地中藥材品種的標准化、規模化種植。目前,大興安嶺地區中藥材產業協會發展會員374人,總結發布了13種中藥材種植技術操作規程,培養了一批種植大戶、種植能手,能提供相對充足的基本技術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