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日訊 日前,記者走進遠近聞名的饒河縣小南河村,采訪剛剛參加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載譽歸來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冷菊貞。這個曾經默默無聞的國家級貧困村,因為她而聞名,因為她而改變。
黝黑的面龐,朴實的笑容,冷菊貞赤腳盤腿坐在大炕上,嘮起她的小南河村,神態舉止已與農村婦女別無二樣。她已深深融入了鄉土。
用鏡頭叩開『致富門』
6年前,冷菊貞從雙鴨山市來到大頂子山腳下。那時的她剛剛四十出頭,穿著時髦的衣服,端著心愛的相機,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烏蘇裡江,就在不遠處蜿蜒流淌。
進入這位攝影人鏡頭的是這樣的場景:近2萬畝貧瘠的崗子地、90間破舊的土坯房,幾百名整天喝酒、打牌的村民。『走進南河村,一片醉熏熏』的國家級貧困村,讓冷菊貞一下子清醒了。
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冷菊貞在小南河紮下了根,迅速摸清了這個新家的家底。她要用熟悉的鏡頭去叩開『致富門』。冷菊貞從攝影人的專業視角,決定利用保留完好的老村民俗資源以及饒河大美濕地等優勢,打造『農家攝影旅游基地』,發展鄉村旅游。
她拿出自己的工資購置一大批年畫、窗花、紅燈籠發給村民,領著大家每天翻磨盤、釘爬犁、挖雪道、掛燈籠。很快,小南河上下就充滿了關東民俗『土味』。她白天冒著嚴寒取景拍攝,晚上再整理影像發到朋友圈。為了拍攝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年味美景,除夕夜她一人穿過半山腰的墳塋地,爬上山頭拍攝。
2016年元旦剛過,小南河農家攝影旅游基地迎來了首批游客。正月陸續有140多個旅游團、1500多名游客來到小南河。浙江衛視《我們十七歲》劇組,郭富城、林志穎等明星都來到小南河村拍攝『過大年』,《黑金部落》影視基地和民俗外景地也先後在小南河村落地,沈寂的小南河村就這樣火了。
走出產業化致富之路
『農家樂』初見成效,冷菊貞又趁熱打鐵,帶領村民相繼推出了開耕節、『五一』3天樂、『七七』乞巧節等旅游項目。伴隨著一波波游客的到來,小南河村旅游的名氣也越來越大,鄉親們渴望致富的激情被冷書記調動了起來,但她深知,要想脫貧致富,必須得有接地氣的產業。
她結合小南河村種植實際,張羅起辣椒產業,成立了黑龍江小南河食品有限公司,注冊了『小南河村』『南河冷菊』等4件37類商標,采取集體、村民入股等方式籌集200萬元資金,在村裡建成了辣椒醬廠,並優先聘用脫貧戶在廠裡打工,不僅解決了脫貧戶長久收入的問題,更為小南河村今後多元化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在冷菊貞駐村的5年多時間裡,小南河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東北民俗旅游村,創造性地走出一條具有小南河特點的『公司+協會+旅游』的產業化致富之路。全村累計接待游客4萬餘人次,收入400餘萬元,2020年脫貧戶人均收入1.06萬元,村民人均收入1.4萬元。小南河村這個國家級貧困村蛻變成全國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規劃設計示范村、全省鄉村民俗旅游示范點。
伴隨著小南河的喜人發展,各項榮譽也向冷菊貞紛至沓來。她先後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她本人也被提拔為副處級乾部。
村民們心中的最美村書記
很多人因為冷菊貞知道小南河,她改變了小南河,小南河也改變了她。
6年的時光,足以改變一個女人。不論是模樣,還是內心。來小南河之前,她是位漂亮的時尚女性;來小南河後,她乾農活,臉龐變得黝黑,手掌磨出老繭,成為一個『典型農婦』。這些年,冷菊貞長出不少白發,但她卻是村民們心中最美的帶頭人。
她對記者說,組織上已經派來了新的第一書記,她就要離開小南河到新的崗位工作。她捨不得小南河,捨不得鄉親們。她說,小南河已經脫貧了,未來的目標是振興。她要把工作接續好,繼續助推小南河的發展。
她還想寫一部有關小南河的小說。其實在小南河的發展歷程中,她早已是光彩的主角。以她為原型的現代龍江劇《我和我的村莊》正在籌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