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龍視新聞聯播報道 黑龍江地處東北黑土核心區,黑土耕地面積超過東北黑土區面積的一半,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十三五』期間,黑龍江通過科技服務、資金支持、政策引領,不斷讓『耕地中的大熊貓』越來越健壯,黑龍江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又將黑土地保護列入『十二項工程』予以全面推進,讓每一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
如何做好黑土地保護和治理修復的『加減乘除』,黑龍江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黑龍江有耕地2.3億畝,復雜多樣的地形、氣候和種植方式導致了土壤的多樣性。針對不同土壤存在的不同問題,黑龍江提出六種解決方案,推行黑土保護『龍江模式』。
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組長韓曉增:每一個模式裡面都有N個技術進行疊加,農業部等六個部委出臺了《黑土保護工程》,提出了『十個模式』,我們黑龍江省貢獻了其中的龍江模式和三江模式。

『保護黑土,技術先行。』從備春耕開始,農業科技工作者就深入田間,靠前指導。前不久,黑龍江還組建了黑龍江黑土保護利用研究院,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模式攻關『揭榜掛帥』。在海倫,黑龍江與中科院合作的『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成果,已經在這裡紮根破土,目前中科院在黑龍江建設了三個萬畝核心示范基地,預計到2025年,將在黑龍江推廣黑土地保護技術2.5億畝,是吉林、遼寧、內蒙古的總和。今年黑龍江還聘請了省內外農業科研、推廣專家54名,成立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一項項科技會戰,推動了黑土地保護的技術創新。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陳海濤:從耕作技術、資源保護和機械化技術方面,我們已經被國家連續十多年作為主推技術,還有作為重大引領的技術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示范應用。
『十三五』期間,黑龍江建成高標准農田8100多萬畝,每畝耕地糧食產量平均增加100斤。從2019年開始,連續兩年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獎。當然,『黑土增肥』靠的不單是不斷強化的工程措施,這兩年黑龍江不斷加大的農藝和生物措施力度功不可沒。
目前全省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1.68億畝,超國家下達任務134萬畝。玉米秸稈翻埋、碎混還田2300多萬畝,保護性耕作面積2310萬畝。秸稈還田利用率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了65%和80.1%。保護示范面積突破2000萬畝。
省農業農村廳環耕站站長馬雲橋:『十三五』期間我們投入了600多個億。2015年開始,我們實施了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第一批是九個縣實施了90.2萬畝,第二批是擴大到15個縣,實施面積達到432.4萬畝,通過兩輪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我們探索形成了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的龍江模式。
為有效保護黑土地,黑龍江密集出臺一系列政策方案,專門成立黑土耕地保護推進落實工作小組,把黑土耕地保護作為考核的『指揮棒』。目前,全省黑土耕地質量平均等級3.46等,高出東北黑土區0.13個等級;每千克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達36.2克。雖然黑龍江黑土保護工作不斷『跨欄跑』,但仍然面臨著新的挑戰。
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組長韓曉增:過去下降速度大約是7?左右,現在土壤有機質仍然以這1?到3?的速度在下降,那麼在30%坡耕地裡面,黑土層變薄問題仍然存在。分散經營的問題,在秸稈還田和有機肥使用的問題上,仍然在技術上存在著瓶頸。
為紮實做好黑土耕地保護利用這篇大文章,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將黑土地保護列入『十二項工程』,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全面推進,到2025年,黑土地保護示范面積將從現在的2000萬畝擴大到1億畝,超過黑龍江總耕地面積的40%。同時,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切實加強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決定》,組織修訂《黑龍江省耕地保護條例》、起草《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條例》,切實做到依法管土、依法護土、依法用土。
黑龍江省黑土地保護利用專家組組長韓曉增:黑龍江省決心之大,動作之快,目標之高是前所未有的。我們黑龍江省要保護好1億畝耕地,那就相當於國家的耕地總面積的1/20,相當於我們國家耕地保護的紅線15億畝的1/15。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省黑土地保護會出現一個新的局面,黑土地這個大熊貓會越來越健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