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訊 日月更迭、寒來暑往,曾經代表城市形象的一些住宅小區由於建築年代較早、缺乏科學有效管理,配套設施損壞嚴重,對這些小區進行昇級改造,不僅是提昇城市形象的客觀要求,也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按照2021年的規劃,齊齊哈爾市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07個744棟樓,惠及全市53266戶居民。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這項重大的民生工程,讓眾多老舊小區重新煥發了活力。
改什麼?問需於民!
基於2020年的成果,許多小區改造後的外在『顏值』和內在『素質』,讓其他即將納入改造計劃的小區居民對新一輪舊改計劃期望頗高。與此同時,市委、市政府及舊改相關部門對於『改什麼、怎麼改』也提出了明確要求,必須要堅持居民自願,尊重居民意願,並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
龍沙區濱湖綜合樓已經有三十多個年頭,設施老化嚴重。居民普遍反映樓體牆面破舊不堪、老舊倉房多,且沙土路面遇到雨天泥濘不堪,出行困難。
小區今年列入舊改計劃,且開工較早,目前樓體節能保溫、牆體粉刷、門窗改造基本完工。『改造工程我們很滿意,希望後續工程,能讓這兒的環境更好!』居民王瑞躍說。
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眾口難調,只有堅持以群眾為中心,充分征求群眾意願,讓老舊小區改造實現共商共議、共建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纔能提昇群眾滿意度。
怎麼改?問計於民!
今年建華區舊改工程,提昇了工程安全質量和對居民建議的采納。玉坤小區居民武春華知道要進行舊改工程,第一時間和社區取得聯系。在這住了二十幾年的她對小區的基本情況了如指掌。
『這個小區冬天屋裡特別冷,一般就在16-18℃左右。而且據我所知,大多數頂樓住戶家裡都漏水。今年改造工程來了,就希望能把多年的冷屋子和漏房子等問題解決,小區整體環境有所改善就可以了!』
各縣(市)區政府組織住建、發改、財政、城管、自然資源等部門及街道、社區等合力推進區域內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開工前,開展居民走訪,聽取意見及建議,並對2019年、2020年已改造小區進行『回頭看』,梳理、整改存在問題,完善2021年的舊改目標。
根據群眾意見和實際情況,齊齊哈爾市通過改造的規劃,將完善居民社區建設、綠色社區建設、海綿城市、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歷史文化保持、生活垃圾分類等有機結合,合力完善區域服務功能。在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環境品質的同時,展現城市特色,延續歷史文脈。
今年的老舊小區改造,與往年相比,改造內容擴展了,更加注重改造後小區整體綜合性功能的提昇,將舊改工程帶來的福利長遠保持。改造後的小區,加強保修期內建設單位的質量維修,日常管理維護和保修期後的維修,由物業承擔。對單散樓、小型組團小區進行優化整合,就近並入其他小區物業企業管理,讓物業服務全覆蓋。
好不好?問效於民!
在建華區建東房管局大院,居民頂著酷暑,自發給施工工人送去解暑降溫飲品。施工一絲不苟,換來了居民的信任和稱贊。
『政府部門開工前就詳細告知了我們工程的情況,開工後,工程安全質量監管部門每天都全程跟隨,讓我們心裡有底兒。老舊小區改造也是我們居民自己的事兒,所以要有更多的居民參與其中。不論是監督也好,還是幫忙也好,能參與進來,共同見證家園的變化,對我們來說很有意義!』
施工期間,各地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部門全程對舊改工程和安全進行監督管理,明確相關制度規定,以及疫情防控相關要求。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范圍內的所有舊改小區,全部設立『七牌一圖』公示,讓居民更了解,讓工程更『陽光』。
『始於顏值、精於細節,內外兼修,暖屋暖心』。從基礎設施建設到完善,再到設施提昇,舊改工程基本涵蓋了居民的居住條件、日常生活的基本設施,補齊了老舊小區的短板。改造過程中,居民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通過改造不僅讓每一個居民的『小家』滿意,同樣使城市『大家庭』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