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來,幾代大慶人艱苦創業、接力奮斗,在亙古荒原上建成我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強調
『出油啦!成功啦!』1959年9月26日,位於松嫩平原上的松基3井,噴射出一股黑色油流,在場的人興奮吶喊。我國勘探發現了大慶油田,一場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由此打響。『早日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裡去』『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正是這場4萬多人參與的石油大會戰,鑄就了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大慶精神。
2019年9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大慶油田發現60周年強調,『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希望大慶油田全體乾部職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大力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不斷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肩負起當好標杆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為國分懮艱苦奮斗 『石油工人乾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石油,被稱為『工業血液』。新中國成立之初,全國原油年產量僅12萬噸,還不如今天一座大型油田的日產量。戴著『貧油國』的帽子,我們的石油消費基本靠進口,大城市的公共汽車因為缺油只能背著煤氣包。
松基3井噴出工業油流的好消息,召喚來自四面八方的石油大軍挺進松嫩平原。頭頂青天、腳踏荒原,一場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石油工業面貌的大會戰拉開序幕。
『幾萬人一下集中到大荒原上,生產生活遇到極大困難。沒有住房,有的住在牛棚馬廄裡,有的乾脆扯張篷布往地上一躺;糧食短缺,就揀凍白菜幫子,最困難的時候「五兩三餐保會戰」。』曾在『鐵人』王進喜身邊工作過的孫寶范,今年已經82歲,他至今難忘老戰友當年的那份豪邁——『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1960年,王進喜請纓帶領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來到大慶,一下火車,他一不問吃、二不問住,先問『鑽機到了沒有?井位在哪裡?這裡的鑽井紀錄是多少?』
鑽機是到了,沒有吊車怎麼辦?人拉肩扛!王進喜同其他工人一起,把60多噸重的鑽井設備一件件從火車上卸下來,大繩拉、撬杠撬、鐵杠滾,手上肩上磨出了血泡,沒人喊苦,大家齊聲高喊:『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乾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鑽井開鑽了,沒有輸水怎麼辦?端水打井!水桶、臉盆、鋁盔、滅火器外殼,都成了運水工具。井水乾了就跑到一裡多地的水塘砸冰取水。就這樣,王進喜和工人們一共運了50多噸水,僅用5天零4小時就打完了來大慶參加會戰的第一口油井,創造了紀錄。到1963年,我國石油產品達到基本自給。
60多年來,從第一口油井到現在7萬多口油井,從第一列原油外運到產油24.3億噸,從第一支鑽井隊伍走出國門到進入54個國家和地區……在大慶精神的激勵下,大慶油田有力維護了國家能源安全、支持了國民經濟發展。
科學求實勇於創新 『許多禁區既然是人設定的,人就可以打破它』
找到石油並開采出來,只靠衝天的乾勁是不夠的,更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這是大慶精神的又一閃光點。
百萬次的分析對比——上世紀60年代,在勘探開發中,大慶人為了判明地下情況,每口井都取全取准20項資料、72個數據,在當時沒有計算機設備的情況下,為求數據准確,地質人員對地下的48個油層、698個油砂體進行了超100萬次分析對比。
5毫米的『錙銖必較』——上世紀60年代,因為鋼筋混凝土大梁的少數部位比規定的質量標准寬了5毫米,大慶油田開了一場幾百人參加的現場會,油田建設指揮部負責人代表全體乾部在會上檢討:『要徹底鏟掉磨掉的,不只是5毫米混凝土,而是馬馬虎虎、湊湊合合的壞作風!』
60多年來,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發揚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的『三老四嚴』優良傳統,在石油人中代代傳承、熠熠閃光。
油田開發出來,如何確保高產穩產是又一道難關。『許多禁區既然是人設定的,人就可以打破它!』上世紀80年代初,大慶油田在穩產10年後逐步進入高含水期,水越來越多、油卻越來越少。第二代『鐵人』王啟民把目光瞄准厚度只有0.5米的表外儲層,帶領團隊對1500多口井進行地質解剖分析,經過7年反復實踐,成功摸索出一套『薄差層』開發技術。這項技術使大慶油田新增地質儲量7億多噸、可采儲量2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一個大油田。
上世紀90年代,經過地壓『頂』油和注水『驅』油兩個階段,大慶的主力油田采出10噸液體只有1噸是油了。提高采收率,當時國際上領先的技術是用化學劑把油『洗』出來,但關鍵原料表面活性劑卻得從國外高價進口。『關鍵技術還是得掌握在自己手裡!』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首席技術專家伍曉林不服輸,跑遍各地尋找可替代原料,經過5600多次反復實驗,終於帶領團隊成功研制出中國人自己的表面活性劑。
『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依靠強大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支橕,大慶油田保持5000萬噸以上高產27年、4000萬噸以上穩產12年,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
跨越時空歷久彌新 『愛國讓我們克服一切困難』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座油田,總有一天會枯竭;但大慶精神永不會枯竭,寶貴的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如今,大慶精神正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
——內外並舉、穩油增氣。『石油工人硬骨頭,哪裡困難哪裡走!』在國內,從冰天雪地的海拉爾到炎熱乾旱的塔克拉瑪乾沙漠,從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低窪泥濘的沿海灘涂,到處都有石油人奮戰的身影。漂洋過海,走進南蘇丹、深入伊拉克,面臨著疾病肆虐、武裝襲擊等生死考驗。『我們樹立的是大慶的牌子,愛國讓我們克服一切困難!』正在伊拉克奮戰的石油人胡福慶說。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攀上油氣當量6000萬噸新高峰、西南油氣田建成300億立方米大氣區;中國海油國內海域11個油氣開發新項目全部投產……2020年,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好消息不斷,我國原油產量1.95億噸,連續兩年企穩回昇;天然氣產量1925億立方米,連續4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
——深化改革、降本增效。一只小口紅,讓油井節省了大成本!以往井口漏油,更換圓筒狀盤根盒的密封圈,采油工要拿螺絲刀順著方向一點點摳取,螺絲刀經常別彎不說,產生的小碎塊在底部根本就摳不出來。『有一次涂口紅,我就想,密封圈能不能像口紅一樣轉出來呢?』大慶油田第二采油廠高級技師劉麗突發奇想。10多年來,她先後對上下可調式盤根盒完成了5次改進,不僅讓盤根更換時間從過去的40多分鍾縮短為10分鍾,還使單井日節電11千瓦時。
『當前,全球經貿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油氣保供任務艱巨,我們要深刻認識弘揚大慶精神的重大現實意義,推動改革創新取得新突破。』中國石油股份公司副總裁、大慶油田黨委書記、執行董事朱國文說。
『大慶城市與大慶油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站在新起點上,要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和「三老四嚴」、苦乾實乾優良傳統。』大慶市委書記李世峰說。
——胸懷全局、無私奉獻。『為了口罩,我們拼了!』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石化舉全集團之力,12天建成一條熔噴布生產線,76天從零開始建成全球最大的熔噴布生產基地,快速打通口罩產業鏈;中國石油迅速投產22條口罩生產線,超計劃完成建設任務;中國海油快速建成投產2條口罩生產線,日產口罩達20萬只。不僅是助力疫情防控,面對汛情、全力保供;聚焦扶貧、出人出力……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大慶精神在石油行業薪火相傳,石油人履職盡責、甘於奉獻。
新征程上,大力弘揚大慶精神,必將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