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專家解讀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 小步調整 彈性實施 分類推進 統籌兼顧
2021-08-24 08:38:3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郭銘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4日訊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近日,我省就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連續召開12場座談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為此,記者采訪了哈爾濱商業大學勞動經濟學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勞動經濟學領軍人纔梯隊後備帶頭人王巍教授,對此項改革進行解讀。

  記者: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多年來一直是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您作為相關領域的專家,請談一談實施這項改革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王巍: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既有利於促進人力資源充分利用,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也有利於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

  記者:我們注意到有專家曾說,『我們國家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的問題十分突出,穩妥作出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化相適應的調整十分必要和緊迫』,您對這種觀點怎麼看?

  王巍:這種觀點是符合我們國家實際情況的。目前,我們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是男職工60周歲、女乾部55周歲、女工人50周歲,這一政策自上世紀50年代確定後一直沒有調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已經發生重大變化,退休年齡總體偏低的問題確實十分突出,亟需對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政策進行調整。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從與人均預期壽命相匹配來看,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是40歲左右,2019年已經提高到77.3歲,其中城鎮居民的人均壽命已經超過80歲,所以當前的退休年齡與人均預期壽命已經嚴重不匹配,亟需作出調整。從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來看,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已達到18.7%,預計到2025年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社會養老負擔越來越重。從應對勞動力結構變化來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2012年出現下降的拐點,年均減少在300萬人以上,並且減幅在擴大,預計『十四五』期間還將減少3500萬人,部分地區和行業招工難的結構性問題越來越突出。從人力資源充分利用來看,新增勞動力中50.9%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勞動者開始工作的年齡相應不斷推後。在退休年齡不變的情況下,平均工作年限自然就會縮短,導致人力資本利用率降低。

  記者:通過您的介紹,我們對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的必要性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認知,大家很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這項改革究竟會怎麼改,改革的原則是什麼?

  王巍: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的政策脈絡實際上已經非常清晰了,全國人大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改革的原則已經作出了明確規定,即『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小步調整』就是改革不會『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漸進式的方式,每年延遲幾個月或每幾個月延遲1個月,用較小的幅度逐步實施到位。所以對臨近退休的人來說,不必擔心一下子晚退休幾年的情況發生。對年輕人來說,10年、20年後的社會環境、生活水平和人們的健康狀況、心理狀態等都會發生很多變化,可以有比較多的時間來調整和適應。『彈性實施』就是改革不會搞『一刀切』,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增加個人自主選擇提前退休的空間,而不是規定每個人必須達到延遲後的法定退休年齡纔能退休。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不同職業群體、不同崗位的就業穩定性和工作強度存在較大差異,個人身體狀況、家庭需求和價值追求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產生的訴求也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多工作,有的人希望早退休。我想,從目前披露的信息來看,這次改革也會充分考慮多元化需求,在制度設計上增加彈性因素,允許個人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選擇提前退休的具體時間。『分類推進』就是改革不是『齊步走』,而是與我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女工人50周歲、女乾部55周歲、男職工60周歲相銜接,區分不同群體,采取適當的節奏,穩步推進,逐步到位。對於現有不同職業、地區、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異,改革後也會保持政策延續性,確保政策調整前後有序銜接,平穩過渡。『統籌兼顧』就是改革不是『單兵突進』,退休年齡問題是重要的社會問題,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所以延遲退休改革是一項『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系統工程,過去的一些與退休年齡相關的政策要隨之進行相應調整,相關保障措施也要跟上,這些都需要統籌謀劃、協同推進。

  記者:剛纔您談到,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相關保障措施也要跟上,請您談談實施改革還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相關保障措施?

  王巍: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要高度關注大齡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靈活就業人員等群體,相關配套保障政策要及時跟進,如進一步加大對大齡失業人員的保障力度,開發適合大齡勞動者的崗位;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的社保補貼力度,幫助其再就業;通過更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就業幫扶等措施,促進大齡勞動者就業創業等。只有統籌兼顧,配套措施到位,纔能確保延遲退休改革平穩落地、順利實施。

責任編輯: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