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4日訊 嫩江市依據農業傳統、農業資源、農業前景,合理規劃目標,多舉措穩步推進,全面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這個市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堅持良種良法結合、良機良田配套,集成推廣標准化技術模式。堅持『兩牛一豬』為重點,推進養殖、屠宰、加工全產業鏈發展,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行動,推進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積極發展蠶、蜂等特色養殖。推廣現有優質高產品種,創新育種體制機制,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建立完整的用、護、管體系,采取工程、生物、農藝等技術措施,保護好黑土耕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
該市實施科技重大項目和重點研發項目,建設現代農業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橕行動,在各鄉鎮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基地14個,強化基層農技推廣人纔隊伍建設,創新農民培訓方式,培養專業和特色農村產業帶頭人。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畜牧、水產養殖和植保機械裝備水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8%以上。加快國家大豆數字農業試點縣建設,開展智慧農機農場建設試點。
該市實施『中國糧食、中國飯碗』質量提昇行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發展高質高值高效作物生產和設施農業,增強農產品供給多樣性。發展中藥材產業、建設標准化蔬菜水果生產基地,加快健全現代農業生產標准體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監管制度,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打好寒地黑土、綠色有機非轉基因金字招牌,全市綠色和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到300萬畝以上。推進秸稈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綜合利用。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現科學用肥、精准施肥。開展濕地保護修復項目,促進生態經濟林發展,全面推行林(草)長制,強化河湖長制。
嫩江市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促進種養加銷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打造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百億產業集群。重點發展大豆、小麥、玉米、乳品、雜糧等產業,不斷壯大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隊伍,提高糧食和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實施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培育計劃,繼續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昇行動,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昇整縣試點建設。培育壯大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全程化服務試點,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