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25日訊 24日,省委舉行了解讀《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新聞發布會。會上,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發布了《決定》的背景意義、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等相關情況,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同志出席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建設現代化新龍江征程中貢獻『三農』力量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解讀《決定》
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黑龍江省委關於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的決定》,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對東北地區和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緊扣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戰略定位,聚焦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戰略要求,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會審議通過《決定》意義重大
《決定》出臺是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以及對東北地區和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實際行動。《決定》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為指導,提出現代農業『十二項工程』、鄉村建設『五項行動』、農民增收『四項計劃』和城鄉融合『五項機制』,突出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三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戰略要求,體現了對新發展理念更加完整、准確、全面的貫徹落實,就是要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促進共同富裕,實現龍江『三農』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發展。
《決定》是立足新發展階段,順應『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舉措。省委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的歷史方位,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鄉村振興的總目標,明確一系列重點任務、重點項目、重點舉措,就是要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東北地區鄉村振興樣板。
《決定》中明確提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農業對外開放與合作工程,推動更多優質農產品暢銷全國、走向世界,以及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等要求,就是要加快融入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格局,為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注入新動能,在建設現代化新龍江征程中貢獻『三農』力量。
《決定》目標明確路徑清晰
《決定》共六部分,分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為總體要求,包括導語和第一部分。簡要總結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全省『三農』工作成績,明確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和工作原則。發展目標的設定至為關鍵。《決定》對接國家『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銜接省『十四五』規劃、農業強省規劃,緊扣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分三個階段提出發展目標。
第二板塊為重點任務,包括第二至第五部分。《決定》明確了『12545』重點任務。『12』就是圍繞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全面實施現代農業『十二項工程』,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第一個『5』就是圍繞鄉村建設,積極開展『五項行動』,推進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4』就是圍繞促進農民增收,深入實施『四項計劃』,確保『十四五』期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第二個『5』就是圍繞城鄉融合發展,建立健全『五項機制』,加快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第三板塊為保障措施,包括第六部分和結束語。突出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從完善黨領導『三農』工作體制機制、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加大『三農』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實績考核評價和監督落實機制、營造全社會重農興農的濃厚氛圍六個方面,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政治保證。
堅持不懈抓好落實
《決定》是擔當政治責任的宣言書。糧食安全是我們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是必須辦好的頭等大事。《決定》把『實施糧食安全保障工程』放在『十二項工程』之首,提出糧食產能提高到1600億斤以上,彰顯的就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擔當,就是要確保國家需要我們調多少糧食就調出多少糧食,需要我們調什麼品種就調出什麼品種,努力讓『中國飯碗』裝更多優質『龍江糧』。
《決定》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任務單。《決定》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總抓手,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在『12545』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對推進鄉村產業振興、人纔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方面進行具體部署,形成了一整套任務清單,可操作、可檢查、可比較,目標就是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打造東北地區鄉村振興樣板。
《決定》是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的路線圖。《決定》聚焦『農業強省』這一核心目標,圍繞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從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入手,部署發展現代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重點任務,提出了科技創新、數字農業、綠色發展、品牌建設、農業開放、主體培育等具體措施,特別是立足發揮墾區示范引領作用,專門立題部署『北大荒「三大一航母」建設工程』,形成了工程化、項目化的路線圖,路徑明晰、任務明確、措施明了,共同指向和支橕『建成農業強省』。
《決定》是強農惠農政策的一覽表。《決定》中『加強』的表述65處、『加快』的表述45處、『支持』的表述42處,這些表述都跟著相應的財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含金量非常高。特別是圍繞『人、地、錢』問題,《決定》在創業就業扶持、改革賦能增收、人纔資金科技『三下鄉』、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部分進行具體安排,是名副其實的『政策一覽表』,這也是《決定》最突出的特點之一。
全會的召開、《決定》的出臺,只完成了『萬裡長征』的第一步,關鍵是要堅持不懈抓好落實。全會提出,要分解落實各項目標任務,建立清單臺賬,明確責任時限,強化督促落實,形成責任層層傳導、工作上下互動的落實格局。目前, 《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已經印發各地市、各部門。各地市、各部門紛紛迅速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全省上下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熱潮正在興起。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推進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表示,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圍繞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強省建設,明確提出全面實施現代農業『十二項工程』。這『十二項工程』是我們推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強省建設的重要抓手。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
一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概括起來就是:穩糧、興牧、強工。
穩糧,就是要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到2025年,糧食綜合產能達到1600億斤以上,讓中國飯碗裝更多龍江優質糧。興牧,要以『兩牛一豬一禽』為重點,加快畜牧業全產業鏈發展。到2025年,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產值比重力爭達到40%,進入國內第一方陣。強工,要堅持以『兩頭兩尾』為抓手,實施『百千萬』計劃。到2025年,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集群規模突破萬億元,食品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成為全省第一支柱產業。
二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概括起來就是:抓住兩個要害、插上一個翅膀、促進綠色發展。
兩個要害即保護好『耕地中的大熊貓』和堅決打好種業『翻身仗』,到2025年,全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把農業『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插上一個翅膀就是科技,到2025年,糧食生產高質量機械化率達到80%;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71%以上,繼續走在全國前列。促進綠色發展就是綠色興農,到2025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綠色及有機食品種植面積突破1億畝,進一步鞏固提昇綠色食品第一大省的戰略地位。
三是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概括起來就是:育主體、優服務、創品牌、走出去,解決好『誰來種地』和經營效益不高的問題。
育主體,就是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到2025年,發展示范家庭農場2萬個,省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150個,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優服務,就是加強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壯大專業化服務組織。到2025年,農業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面積要達到6000萬畝,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到80%,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創品牌,就是實施品牌強農戰略,到2025年,具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達到70個、企業品牌達到290個,打造龍江好米、龍江好油、龍江好奶、龍江好肉、龍江好魚、龍江好藥材等靚麗名片,提昇價值鏈,促進農民增收。走出去,就是實施農業『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努力培育農業對外開放新優勢。
王兆憲介紹,近期省農業農村廳正在制定與全省『十四五』規劃配套的農業領域專項規劃、農業農村系統落實《決定》實施意見。針對『十二項工程』,實行『一項工程一個專班』,明確專班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確保盡快見到成效。落實與農業農村部簽署的部省共同打造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合作框架協議,以及與中國科學院簽署的院省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抓好各項試點任務落地。
王兆憲最後說,目前看,通過落實落靠各項旱澇防范措施,狠抓病蟲防控,我省各農作物長勢良好,生育進程好於歷年同期,全省糧食總產有望實現『十八連豐』。
鄉村振興,人從哪兒來?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於志偉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於志偉介紹,近年來,省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鄉村人纔振興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鼓勵和引導各類人纔投身『三農』工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新突破提供了有力人纔和智力支橕。
為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解決鄉鎮、村(社區)缺少優秀年輕人纔,特別是針對疫情期間暴露出的基層工作力量不足、治理能力不強等問題,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社廳聯合實施『助力鄉村振興萬人計劃』,統籌使用全省鄉鎮(街道)事業單位編制資源,在2020年招聘1841名大學生到村(社區)任職工作的基礎上,計劃利用3年左右時間,公開招聘1萬名大學生到村(社區)任職,實現每個村(社區)有1~2名大學生,從源頭上儲備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接續力量。今年的招聘工作已經全面啟動,全省13個市(地)125個縣(市、區)計劃招聘4659人,報名人數已突破6.5萬人。
下一步,省委組織部將進一步完善各類人纔參與鄉村建設支持政策,鼓勵教科文衛體等行業人纔下鄉服務,建立健全城鄉、區域、校地間人纔培養與交流合作機制,組織實施好『一村一名大學生』培育計劃和人纔『援邊』行動,推動各路人纔『上山下鄉』投身鄉村振興。同時,大力推動乾部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結合正在開展的縣鄉集中換屆,選拔能夠扛起鄉村振興重任、善於處理農村復雜問題、對農民群眾充滿感情的乾部進入領導班子;定期組織選派省市機關優秀乾部到鄉鎮掛職,確保每個鄉村振興任務重的鄉鎮都有1名掛職乾部,進一步充實和加強基層領導力量。通過這一系列系統配套的政策舉措,推動鄉村振興各領域人纔規模不斷壯大、素質穩步提昇、結構持續優化,不斷增強鄉村振興內生動力和發展後勁。
鄉村振興,錢從哪兒來?
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大偉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省財政廳黨組書記、廳長高大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省委十二屆九次全會聚焦推進全省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了『12545』的重點任務,為做好全省財政支農工作指明了方向,這也是未來一段時期財政部門的重點工作。下一步,財政部門將堅決貫徹落實省委全會精神,以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總抓手,圍繞聚財、理財職能,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解決好『錢從哪裡來』問題。
一是積極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立足龍江資源稟賦和鄉村振興實際,從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出發,會同省直有關部門,積極做好對上爭取工作,努力爭取國家對我省農業方面更大支持。
二是統籌利用好涉農資金。聚焦『三農』發展關鍵環節,把更多的資金統籌用於農業農村領域,大力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秸稈綜合利用、黑土耕地保護、現代種業提昇、農業科技創新等工作,集中財力辦大事。
三是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債券作用。截至目前,全省農業農村領域債券投入達到59.9億元,是去年的近2.5倍。今後一段時期,將繼續保持政府債券的投入力度,逐漸把更多的債券資金用於支農領域。
四是用足用好土地出讓收入政策。國家要求,到2025年全省土地出讓總收入至少8%、土地出讓收益至少50%,用於農業農村領域。下一步,將重點加大此項政策的兌現力度,切實做到土地出讓收入『取之於農、主要用之於農』。
五是撬動和引導金融與社會資本投入。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助力我省加快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26條措施全力保障促進鄉村振興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鄂忠齊答記者問
鄂忠齊介紹,此次省委全會《決定》出臺後,省自然資源廳第一時間出臺了《省自然資源廳關於服務全省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強化規劃引領管控和空間用途管制、保障鄉村振興基礎資源需求、加強耕地和黑土地保護、完善土地政策創新、加強保護和修復促進生態振興、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等六個方面重點任務26條具體措施,全力保障促進我省鄉村振興。
繪好規劃藍圖,解決好鄉村振興『往哪裡走』的問題。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027個村莊規劃試點的編制工作,評選出優秀村莊規劃案例59項,形成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下一步將加快我省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盡快實現村莊規劃管理全覆蓋。
聚焦產業發展,解決好鄉村振興『地怎麼用』的問題。一方面,繼續重點保障農產品初加工、鄉村旅游業、農村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合理規劃宅基地范圍,探索『點狀供地』和『規劃留白』等靈活多樣的供地新方式,把建設用地指標更多留在村和鎮,為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住宅用地提供用地空間。另一方面,全力保障中心城鎮和工業開發區用地,進一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解決好鄉村振興『耕地紅線怎樣守』的問題。紮實開展黑土地質量等別和產能評價及地表基質調查試點工作,建立反映我省黑土資源質量的等級評定與監測體系,實施黑土地地表基質調查試點,不斷推進耕地後備資源的開發利用。
突出政策創新,解決好鄉村振興『資源價值如何釋放』的問題。繼續向國家申請開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餘指標跨省域調劑和承擔國家統籌補充耕地任務,研究探索開展跨省異地代保永久基本農田項目,贏得一系列惠農資金。推進『生態銀行』建設,探索搭建生態資源投資交易平臺,列出資源交易清單,對接市場和資本,打通『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