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6日訊 最近,在高新區黎明街道,一支由大學生組成的志願小團隊,輪流到4名殘疾留守兒童家中,免費提供課業輔導托管服務和心理慰藉。7月中旬,黎明街道社工站社工在對轄區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家庭走訪時,發現群眾難題,便積極鏈接志願資源,志願者成為『家庭教師』。這些,僅僅是社工站為群眾提供專業社工服務的一個縮影。
悄然間,為群眾提供優質專業服務的社工站已在我市發揮作用。據市民政局慈善社工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是當前推動社會工作與基層民政建設緊密結合,強化基層民政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年初以來,市民政局按照『試點先行、示范引領、分步實施、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結合全市鄉鎮街道實際,綜合考慮地域性、差異性、功能性特點,選取了首批社工站試點7個(包含省級試點1個),開展社工站建設前期調研評估。目前,7個社工站試點已有4個正式運營。按照『受益廣泛、群眾急需、服務專業』原則,4個試點均以老年人、殘疾人、留守兒童、困境人群等民政服務對象為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社會工作服務。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市民政局以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載體,通過落實4項務實舉措,推動基層社工服務開展,進一步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最大程度提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我們通過「明確目標,系統謀劃;統籌兼顧,強化保障;建章立制,統一標准;加強指導,精准定位」4項舉措,全力推動基層社工服務開展。』市民政局相關工作負責人表示,市民政局印發了《大慶市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試行)》及社工站建設5項配套標准,對社工站的場地設施、服務標識、制度設計、組織架構、人員配置,社工項目的服務清單、督導制度、評估辦法等方面進行統一規范,為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指明了方向。在推進社工站建設過程中,市民政局與承接社工站試點建設的相關單位、具體負責人強化會商、研討,聚焦社工站在建設中的難點、創新點、疑惑點,同時,積極向上爭取省2021年『三區』社會工作專業人纔支持計劃項目落地大慶,為縣域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奠定了基礎。
社工人纔培育、社工組織孵化是鄉鎮(街道)社工站穩定持續建設的關鍵。市民政局聯合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和市社會工作者協會,開展了為期23天的全市社工人纔線上培訓班,培訓學員752人次;號召全市民政系統工作人員、基層社區工作者、社工機構從業人員積極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明確運營機構新招錄社工兩年內必須持證。同時,著眼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發展,通過政策輔導、宣傳推廣等服務支持,扶持和孵化具有發展潛力、社會急需的社工機構,鼓勵承接政府購買服務,為居民提供專業化社工服務。
『鄉鎮(街道)社工站作為民政最基層的服務平臺,直接面對群眾服務百姓,我們一方面聚焦轄區內民政服務對象,為社會救助群體、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提供社區融入、心理慰藉、人文關懷和社會參與等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健全社工站內部管理體系,引導社會力量和公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發揮社會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市民政局慈善社工科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為確保社工站規范化、標准化、本土化建設,市民政局多次深入試點開展調研及業務指導。社工機構通過了解掌握服務對象多層次、個性化需求,為居民提供更加優質專業的服務,提昇居民的幸福指數。今年4月以來,承接社工站建設的社工機構已實地走訪1648戶、完成4165名群眾需求調查,相繼開展『匯聚社工力量助力慈善暖人心』、『石不朽,磐石之志永存』老會戰口述史等特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