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7日訊 開學季是大學校園最熱鬧的階段,同時也是新生被騙的高發期,這不,大慶市的小劉沒等開學,就被忽悠了。
8月25日,記者對此事進行采訪時,民警向市民介紹了騙子的幾種詐騙套路,同時提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識,多思考、少貪念,纔能不給壞人機會。

辦手機卡損失百元
家住讓胡路區的小劉(化名)今年參加了高考,考入南京一所大學。
前不久,小劉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大學的工作人員,跟小劉確認了身份後,讓他加入『新生QQ群』。
小劉生怕錯過開學的一些注意事項,趕緊按要求照做,奇怪的是,群內200多人,都被禁言了,只有管理員發布的辦理手機卡信息和一個二維碼。
小劉雖有疑慮,但覺得入學後原來的手機卡不能用了,肯定要辦理新的手機卡,就掃描了群內的二維碼,進入了辦理手機卡的鏈接。
填寫個人信息、上傳身份證照片後,按要求支付了100元錢。
事後小劉聽他人說,最近有人冒充學校工作人員,要求新生辦理手機卡的騙局高發,頻頻有人上當。
小劉聽聞,趕緊查看自己之前的『新生QQ群』,這一查纔知道,自己早已被踢了出來,看來,是真的上當了。
為了避免更多的人上當受騙,小劉選擇了報警。

民警解析詐騙套路
還沒等邁進大學的校門,就先和騙子碰了面。
在此,龍南公安分局民警總結了騙子的詐騙套路,給准大學生們提個醒。
利用新生群詐騙
一些不法分子以學校工作人員的名義建立新生群,在取得學生們的信任後,在群裡收集個人信息,甚至是以各種名義騙取錢財。
假新生群有建群時間短、群內禁言、有廣告推銷等特點,有人邀請進群時,要注意分辨。
建議拿不准的新生,可在入校後諮詢輔導員或者學校的團委、學生處,切不可盲目加入。
推銷手機卡、網卡
很多不法分子趁著新生到校要辦理新手機卡之際,盯上校園這塊大肥肉,采取各種手段實施詐騙。
比如潛入各種新生群,打著『師兄師姐』、『營業廳工作人員』等旗號,推銷手機卡或網卡,套取新生個人資料。
如果輕易相信這些,很容易泄露個人信息,往往是交了錢後也拿不到卡。
在此,建議那些准大學生們不要著急,入校後到正規營業廳辦理也不遲。
警惕兼職騙局
上大學後,部分學生希望可以勤工儉學,一來可以減輕家裡的負擔,二來也可以體現自己的價值,於是業餘時間,就會穿梭在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兼職中,一些不法分子趁機以『門檻低、收入高』的噓頭吸引大學生,以收取押金等方式,實施詐騙。
這類騙局通常都是讓先交錢再分派工作,結果往往是交錢了卻沒有工作給你。
也可能你花費了大量時間去完成任務,但發布兼職者會以『任務不達標』為由,拒絕提供薪酬。很多大一新生膽子小,想想被騙的錢也不多,被騙了也不敢作聲,最後不了了之,很多不法分子就是抓住了學生這樣的心理行騙。
所以,大學生在尋找兼職信息時,不要盲目,更不要輕信那些以騙錢為目的的黑中介,凡是因做兼職而收費的,萬萬不可相信。
如果想做兼職,可以去看看校園的崗位或者去正規的公司簽訂相關合同,這樣權益纔能得到保證。
網絡交友騙局
剛剛卸下沈重的課本,很多學生上了大學後,在網絡上暢游的時間大大增加,玩游戲之餘,難免有人會在網上交友。
大學期間談戀愛,本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有的學生選擇網戀,這種戀愛方式就不太靠譜了,因為網絡畢竟是虛擬的,很容易被一些騙子所利用。
民警提醒,網絡的另一邊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聊聊天可以,但不能輕信他人,如果有人以各種理由提出轉賬、匯款等要求,應保持戒心,果斷與其斷絕聯系。
寢室推銷騙局
幾乎每個大學在剛開學之際,都會有人來寢室推銷洗面奶、護膚品、低價正品球鞋等生活物品。
大學生剛剛走出高中的校園,對於推銷者的花言巧語,幾乎沒有抵抗力,傻傻地相信了推銷者,美滋滋地以為自己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好東西』,最後發現,自己買來的東西不是正品,而是偽劣產品或是私自抬高價位的廉價品。此時再想找推銷者,早已消失不見了。
在此,建議大家無論要買什麼東西,最好在校園內或者校外大型超市內購買,不要輕易相信上門的推銷者。
小心校園貸詐騙
上了大學,遇到事情,有些人不願再麻煩家裡,尤其涉及金錢,或許出於恐懼,或許出於擔當,一些學生就想著自己擺平,而校園貸詐騙,就是利用『低門檻、零利息』等所謂優惠政策為誘餌,騙取大學生信任實施詐騙,有些學生不慎就會掉入校園貸騙局。
警方建議:要建立文明、理性、科學的消費觀,拒絕過度消費和超前消費,如資金緊缺,可以向家長和老師尋求幫助,確有貸款需求,請結合自身情況,選擇最恰當的借款方式。
個人信息以及證件信息要妥善保管,一旦泄露,不僅存在隨時被騙子騷擾的危險,還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進行信息倒賣,用於進行各種犯罪行當。
此外,還要多多學習防騙知識,做好見招拆招,避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