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搜 索
醫保兜底讓大病患者生活重現陽光
2021-08-29 07:42:44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美時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抗癌藥納入醫保集中采購降藥價

  醫保兜底讓大病患者生活重現陽光

  東北網8月29 日訊 從大部分用藥需自費,一年花銷10餘萬元,到醫保報銷比例達75%以上,每年自費僅1萬餘元……日前哈爾濱的出租車司機劉佳師傅(化名)曬出了自己近幾年住院治病花費的賬單。『隨著報銷比例的逐漸提高,我年治療費用大大降低了,家庭負擔減輕了,解除我的後顧之懮,給了我生的希望。』劉佳說。

  一紙診斷書全家陷入深淵

  『慢粒白血病!確診時已經蒙圈了,不敢相信,當時的心情用語言描述不出來……』經過6年的沈淀,如今劉佳已經能平靜地講述他生病的經歷。

  1974年生人的劉佳,今年47歲。2017年,43歲的他在體檢中被檢查出患有白血病。劉佳表示,雖然醫生告知慢粒白血病已經不是不治之癥,也知道自己只要按照醫囑進行治療,病情就會得到控制,但隨著一張張用藥和治療費用賬單不停地『飛』來,巨額的費用讓他和家人不堪重負。

  『剛開始治療期間,我進行了大量的檢查,並使用了多種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物,剛被確診的頭半年治療和用藥費用就高達10餘萬元,這纔只是開頭,後期還需要大量的檢查和用藥,感覺前面就是無底洞。』劉佳表示,因為給他治病,本來富足家庭生活質量大幅降低,為了不成為家庭的拖累,他一度想過放棄。

  用藥價格大跳水帶來轉機和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轉機和希望來了……

  『2018年的10月10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可能是我和病友們「重生」的紀念日。』劉佳表示,為了進一步減輕患者看病負擔,國家和我省先後作出政策調整,我省聯合其他省區『多重組合』集中采購,很多藥品價格一降再降,他和病友們最關心的尼洛替尼等藥物,終於納入了基本醫療保險名單之中。劉佳表示,尼洛替尼納入醫保名單後,價格大幅『跳水』,讓他們生活的幸福指數和救治的希望隨之提高。

  『五年間,我用的尼洛替尼等藥物經歷了三次降價。』劉佳說,現在尼洛替尼相比2017年的價格下降了近75%。『我用的尼洛替尼原來每個月需要花4000元左右,現在報銷後,一年只需自費不到1萬元。』劉佳說,這不僅僅是數字的變化,更是他和病友們生活下去的希望。

  尼洛替尼、西妥昔單抗、克唑替尼……近幾年,超過50多種白血病治療藥物以及抗癌藥紛紛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我省迅速組織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地實施工作。我省越來越多『劉佳』們享受新版國家醫保目錄帶來的福音,減輕使用藥物的經濟壓力,有效控制疾病進展。

  打出藥品降價組合拳百姓受益

  『醫療保障工作就是以公平可及、群眾受益為出發點和立足點。』省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處處長岳海為介紹說,同樣的治療方式、同樣的用藥,花錢更少。近年來省醫保局把降低藥價作為深化醫改的突破口,不斷在前進中探索,常態化發力,以『集中帶量采購』『組成省際采購聯盟』『對目標藥品進行准入談判』等措施手段等,打出一套藥品降價組合拳,把眾多高價藥變成『白菜價』,讓廣大群眾百姓切實享受到了醫保政策紅利。

  『「醫改就是改醫保」,這既是世界發達國家醫療衛生改革的主要經驗,也是當下我國我省全面深化醫改急需解決的癥結。』岳海為介紹。據統計,2017年龍江居民個人支出佔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下降到28.8%,較新一輪醫改前下降了12個百分點。白血病用藥、抗癌藥等方面,絕大多數臨床常用、療效確切的藥品都已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岳海為介紹說,我省現在正在推進藥品集采常態化制度化開展,截至目前,已推進國家組織全部四批集采,157個品種在我省落地執行,平均降價53%。今年我省牽頭組織開展了黑龍江、四川、吉林、遼寧、內蒙古、山西、海南、甘肅、西藏、貴州、青海聯盟集采,推動參與『六省二區』藥品集采,省級集采共有27個品種中選,平均降價60%以上。藥品集采合計年節約患者費用9.6億餘元。

  同時,醫用耗材集采也正在加快推進。今年1月1日落實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采結果,10種中選冠脈支架平均降價1萬多元,降幅高達93%;推動參與『六省二區』聯盟冠脈擴張球囊集中帶量采購,平均降幅達89.9%。兩項集采年可減輕患者費用超過4.3億元。參與黑吉遼蒙等12省聯盟,對冠脈導引導絲開展帶量采購,中選產品從均價1510.16元下降到590.58元,平均降幅60.89%。

  岳海為表示,下一步,醫保部門將常態化、制度化地推進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按照保基本、保臨床原則,重點將用量大、采購金額高的藥品納入采購范圍,逐步覆蓋國內上市的臨床必需、質量可靠的各類藥品和耗材,完善價格形成機制,引導藥品價格合理回歸,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有力減輕群眾用藥負擔,不斷提昇龍江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

責任編輯:姜繼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