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0日訊 三年來,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未成年犯罪案件結案率100%,幫助、挽救失足青少年585人
日前,共青團中央下發《關於命名2019-2020年度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的通知》,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從諸多創建單位中脫穎而出,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
以創建全國『青少年維權崗』為契機,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不斷創新工作做法,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和權益保障。
審判後的暖心幫教
7月12日上午,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兩名乾警回訪了未成年犯小張。
2019年下半年,小張與他人合伙敲詐他人錢財,事發後即被抓獲。法院以敲詐勒索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零三個月,緩刑一年零六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在回訪幫教過程中,兩名乾警與小張進行了交流,詳細了解其工作、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並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向其講述了在社區矯正需要遵守的規定和注意事項,引導其積極改造,爭取早日回歸社會。
聽了兩位乾警的耐心教導,小張深受感動。她說,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反思,自己已深刻認識到所犯的錯誤和過去的無知,非常懊悔。並表示,以後一定自覺遵紀守法、積極改造、提昇能力,不僅要順利通過緩刑考驗期,還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據了解,2018年至今,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共審理涉未成年犯罪案件273件,結案率100%,幫助、挽救失足青少年585人。判後的幫教,使未成年犯充分感受到社會的溫暖、法官的關愛和親人的期盼,更加堅定他們努力改造的信心。
用親情感化『迷途少年』
『媽媽,我知道錯了。你放心,我一定好好改造,爭取早日回來。』
『我以後一定走正路、做好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
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內,一句句聲淚俱下的懺悔,讓人嗟嘆……
近日,高新區法院審理了一起未成年人系列盜竊案。
2020年8月,未成年被告人陳某、方某、張某等人在肇源縣肇源鎮內,多次實施盜竊犯罪。
手機、電瓶、原油、摩托車……由於屢次得手,幾名被告人膽量越來越大,盜竊財物的價值也越來越大,累計盜竊金額達8000餘元。
因為疫情防控期間,家屬無法在看守所會見被告人,庭審結束後,審判長特意安排各被告人的一名監護人通過遠程提訊設備,與看守所內的被告人隔空對話,用親情感化、勸導被告人。
視頻連通後,家長們失聲痛哭、哽咽難語,孩子們也都流下了懺悔的眼淚。
『在裡面要認真悔罪,不要再犯錯,我們等你們回家。』家長們動情地說。這次隔空對話,使幾名被告人更好地認罪悔罪、安心改造。
據了解,每次庭審,法官都會提前到羈押室探看教育未成年被告人,勸導他們認識自身錯誤;庭審中,法官和人民陪審員會細致地開展法庭教育,使未成年被告人能夠在法庭上感受到親人般的關愛;庭審後,法官和孩子的親人會共同與未成年被告人進行情感溝通,促使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錯誤,爭取早日重新融入社會。
『請進來、走出去』,加大普法宣傳
日前,祥閣學校三年級學生代表們走進高新區法院,參觀了未成年人審判『圓桌法庭』等場所,還紛紛走上審判臺,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在審判法庭當了一回『小法官』,切身感受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威嚴。這是該庭注重青少年普法宣傳、消除青少年犯罪隱患的又一個舉措。
除了『請進來』,高新區法院刑事審判庭(少年審判庭)還定期『走出去』,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在轄區各高校和中小學均開設了法治課堂。刑事審判庭副庭長閆冠華多次前往高校,近日,閆法官來到八一農墾大學,化身『老師』,結合近幾年審理的刑事案例,深入淺出詳細講解了聚眾斗毆罪、涉毒品類犯罪、電信詐騙犯罪等法律條文及上述犯罪構成的要件,並重點剖析犯罪成因及如何應對校園欺凌和網絡陷阱,教育引導學生們進一步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法治觀念,提高自我防范能力,遠離違法犯罪行為,在受到不法侵害時,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據了解,近年來,這個庭共講授法治課300餘場次,受教育人員15000餘人次,反響良好。同時,積極參與綜治活動,與社會各界積極配合,走向社會,走進社區,開展『青少年維權』活動,向公眾開展法治宣傳,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喚醒人們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