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嘉峪關車輛段的車間裡,黃色機械手臂靈活扭轉,抓起一根根鋼軸,上料下料、數據錄入、軸承壓裝……整套作業過程一氣呵成。
這套智能化全自動軸承壓裝機,來自黑龍江齊齊哈爾四達鐵路設備公司。『雖然比以往的人工作業效率高出3倍,但還有明顯不足。』公司電氣事業部副部長彭世全解釋,關鍵軸承性能、行走精度還有待提昇。他將需求報告給齊齊哈爾市科技局,科技局很快就為公司對接到燕山大學的科研團隊。
『高校派來了團隊,也帶來了技術,精度能夠提昇一倍!』四達鐵路董事長彭傳水介紹,與高校合作後,技術交易還能獲得政府獎補。『過去3年,公司共獲各級研發創新類獎補近500萬元,佔同期研發投入近30%。』
『我們雙向征集企業研發需求和高校科研方向,在線上動態發布,線下專人對接。』齊齊哈爾市科技局局長黃靜說,企業購買市外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實際支付金額在10萬元以上的,政府給予30%、最高30萬元的補助。
科研人纔難引來、留不住,曾是齊齊哈爾老工業基地轉型昇級的『絆腳石』。現在,齊齊哈爾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燕山大學等20餘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柔性引進高端人纔232人;2020年,推動引進多家高校院所的55項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科研人纔有了保障,產業工人也要跟上。『那時候,引資項目好不容易落成,卻招不到工人,負責人心裡著急得很。另一方面,幾所本地技工院校的生源還不夠。』回憶起幾年前的『窘境』,齊齊哈爾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孫義搖了搖頭。
如何對接校企間的招生和用工需求?齊齊哈爾市成立了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推進專班,建設並常態化維護3類信息庫——城鄉青年勞動力資源信息庫、規上工業企業用工崗位需求信息庫和規上工業企業職工培訓需求信息庫,與規上工業企業、技工院校之間動態共享。
『近兩年,我們把工作做在前面,對規上工業企業逐一走訪,統計3年之後的年度用工工種、數量需求,目前已經入庫崗位14391個。』孫義介紹,基於這些數據,2020年,齊齊哈爾市本級技工院校通過校企合作開設『訂單班』36個,實現訂單培養1662人,佔年度新招人數的68.8%。
孫義介紹,訂單式培養,破除了齊齊哈爾制造業的產業工人稀缺困境。『十三五』時期,齊齊哈爾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1%。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珅表示:『要發揚「工匠精神」,把齊齊哈爾裝備制造產業工人隊伍的品牌叫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