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計增產糧食150.3萬噸,增加效益33.56億元
『糧豐』專項守穩國家『糧倉』
黑龍江日報9月5日訊 4日,記者從在省農科院召開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糧豐』專項課題績效評價會上了解到,項目組經過3~4年的科技創新,使項目區玉米、水稻單產較『十三五』項目實施前3年平均提高6.99%,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10.3%?22.2%,光熱資源利用率提高了15.49%?17.59%,氣象災害損失率降低了3.5%?4.8%,化肥利用效率提高了10.2%?12.8%,病蟲害損失率降低了3.5%?9.61%,生產效率提高了20.23%?22.53%,產後損失率降低1.06%?6.40%,項目累計增產糧食150.3萬噸,增加效益33.56億元。
據了解,科技部『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糧食豐產增效科技創新』重點專項,2017年在我省啟動了二期『東北北部春玉米、粳稻水熱優化配置豐產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模式構建』項目,2018年啟動了三期『黑龍江低溫黑土區春玉米、粳稻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項目分別由省農科院李文華研究員和柴永山研究員主持,並整合省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農墾科學院等省內近30家科研單位、大學、農技推廣部門的700餘位科研人員聯合攻關。
項目執行中,實現了先進技術的『綜合效應』、大面積機械化示范推廣的『規模效應』和示范單位的『協作效應』,全面提昇了項目區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益。在農作物的播種期、苗期、生長期和收獲期等各個關鍵時期,協同合作、集智攻關,針對限制我省玉米水稻生產關鍵問題,創新形成了『三江平原白漿土區玉米大壟秸稈深翻腐植酸活化技術』『旱直播稻田有機肥土壤養分活化與耕作技術』等土壤耕整地技術7項;『肥料減施增效技術』『稻田節水省肥一體化技術』等高效施肥技術5項;『玉米螟節本環保綠色防控技術』『水稻二化螟節本環保綠色防控技術』等病蟲草防控技術6項;『三江平原玉米耐低溫機械化栽培技術』『黑龍江省精量直播節本增效栽培技術』等節本種植技術6項。通過技術集成,組裝形成『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增密壯稈豐產增效技術模式』『半濕潤區春玉米增密抗倒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技術模式』等玉米技術模式7項;『松嫩平原北部水稻規模化標准生產栽培技術模式』『黑龍江半乾旱區粳稻側深施肥全程機械化豐產增效技術模式』等水稻技術模式7項;『水稻機械收獲「三適一標」減損技術模式』、玉米機械收獲穗/粒『兩適一調』減損關鍵技術模式等產後減損技術模式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