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央媒看龍江?稻花香裡話『稻花香』
2021-09-09 11:14: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湛藍的天空下,金黃的稻穗隨風輕蕩,陣陣稻香撲來,傳遞著豐收的喜悅。

  『近期雨水少、日照時間長,有利於「稻花香二號」水稻灌漿,畝產比去年能增加七八十斤。』在黑龍江省五常市民樂朝鮮族鄉振興村,村支書於殿紅站在稻田中告訴記者。

  五常市擁有獨特的地理條件,是我國知名的優質稻米產區,當地主栽水稻品種『五優稻四號』俗稱『稻花香二號』,已有多年種植歷史。為讓消費者吃上正宗的五常大米,五常市正多舉措對大米產業提檔昇級。

  在五常市的一處稻田,水稻長勢良好。(2021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孫曉宇攝

  『為保證品質,我們對有機水稻采取人工收割、自然晾曬的「笨方法」。』於殿紅說,市場需求倒逼田間管理、收獲等各環節,越來越多的農民根據訂單要求精細化種植。

  五常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孫朝暉說,五常市今年水稻種植面積超過240萬畝,預計大米產量將超過70萬噸。

  良種是農業的『芯片』,為了讓良種『強筋壯骨』,在五常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多家水稻龍頭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對『五優稻四號』品種提純復壯。

  『我們借助科技手段,對大米的食味值、蛋白質等指標進行穩定和標准化,讓「五優稻四號」保持優良性狀。』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文志說。

  打開銷路、佔領市場離不開具有知名度的品牌。『最初因缺少品牌,只在編織袋上印「五常大米」,如今我們不僅擁有了知名品牌,還不斷加深品牌文化底蘊。』喬文志說。

  在五常市喬府大院現代農業產業園,微風輕拂稻穗。(2021年9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孫曉宇攝

  在五常金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大米加工車間,機器轟鳴,車間內幾乎看不到工人,設備在電腦控制下自動運行。『從最初的磨米碾子到如今現代化的加工設備,設備昇級極大提昇了大米品質。』五常金禾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助理孫學東說。

  在五常京貢米糧食品有限公司展廳,一款易拉罐包裝的大米產品格外顯眼。公司生產負責人鮑靜飛說,這款產品采用充氮技術為大米保鮮,易拉罐可充當量杯,解決了很多消費者蒸煮米飯時掌握不好米、水比例的難題。

  五常市一家企業生產的新產品。(2021年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孫曉宇攝

  為給優質大米『正本清源』,自2015年起,五常市對全市的稻田開展『確定地塊』『確定種子』『確定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的『三確』工作,生產企業只有加工溯源體系內的水稻,纔可使用五常大米的專用溯源防偽標識。

  『消費者只需掃描五常大米外包裝上的溯源碼,就能看到該產品的相關信息。』五常市大米產業服務中心主任張野說。

  五常市的大米企業還積極拓展銷售渠道。『我們已與40多個電商平臺達成長期合作,銷售額連續3年以30%的速度增長。』五常市彩橋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淑蘭說。

  『五常市將進一步整合稻米全產業鏈條,讓消費者享受更好的「五常稻香」。』五常市委常委孫松宇說。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