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山區安邦河景觀帶。

七星峰。

紫雲嶺景區。

千鳥湖濕地。
黑龍江日報9月16日訊 第三屆龍江東部濕地旅游聯盟推進會議16日在雙鴨山召開。該市依托生態資源優勢,不斷在旅游產品設計、產品供給、基礎設施建設、農旅融合等方面做文章。旅游業這一朝陽產業,已成為拉動煤城經濟轉型發展的新亮點。
近年來,雙鴨山市在煤城轉型發展上成績不俗,一改人們對老煤城『灰頭土臉』的印象,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成功實現了從『黑色』向『彩色』的嬗變。
『森林城市』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雙鴨山市被譽為『黑土濕地之都』『綠色生態之城』,四季分明、景色各異,具備發展全域旅游的基礎和條件。尤其是隨著近年來該市不斷加大旅游投入,旅游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發展全域旅游的潛力和優勢更加凸顯,這座我省唯一的『國家森林城市』發展全域旅游的優勢明顯——
生態優勢是雙鴨山的先天優勢,森林覆蓋率40%,建成區在46.5%以上。烏蘇裡江是全國少有的幾條沒有污染的河流,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存最為完好的地區之一。全市飲用水水質達標率100%,空氣質量達標(二級、優良)天數已達315天。
雙鴨山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它隔烏蘇裡江與俄羅斯相望,國家一類口岸——饒河口岸是除黑河外全省中俄對應距離最近的口岸。300公裡半徑內輻射名山、同江、撫遠、虎林、密山等5個口岸,呈扇形輻射俄遠東地區。
文化優勢是雙鴨山發展旅游產業的『底牌』。它曾是滿族祖先挹婁人的肇興之地,已發現各類古遺址1300餘處,其中鳳林古城、炮臺山古城遺址是同時期我省規模最大、規格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城址。北大荒文化、抗聯文化及知青、煤城等特色文化,共同形成了雙鴨山厚重的文化氛圍。
資源優勢對煤城雙鴨山自不必說。它所處的三江平原是中國唯一、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是我國黑土地核心區,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3%。流經雙鴨山的烏蘇裡江沿岸分布著豐富的旅游資源。
濕地豐富野生動物棲息之所
雙鴨山市濕地資源豐富,濕地總面積達12.4萬公頃,已建濕地自然保護區5處,是三江平原經數十年開發後保留下來的原始、典型、齊全的內陸濕地。它不僅有保存完整的區域生態系統,而且也是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繁殖的理想場所。
雙鴨山市域內有大小河流60多條。雙鴨山實行了濕地面積總量管控,科學劃分和界定濕地邊界。依據黑龍江省濕地名錄,落實縣、區政府濕地管理責任。為全面提昇濕地保護與修復水平,出臺了《雙鴨山市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
全市濕地劃分為國家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1處、省級重要濕地3處。按濕地名錄,雙鴨山確定了各縣(區)濕地面積,明確濕地面積管控目標,逐級分解落實濕地斑塊管護責任,定期開展濕地保有量、濕地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狀況評價,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生態質量不下降。
雙鴨山針對各保護區圍濕、墾濕、違法捕魚、違法放牧等各種違法行為,不斷健全完善保護區執法規章制度、工作人員值班制度,強化落實了保護區內執法重點區域和重點人員,並對重點區域進行全天候巡護及實行全封閉管理。
雙鴨山嚴厲打擊濕地侵佔,按照『誰破壞、誰修復』的原則進行恢復和重建,能確認責任主體的,由其自行開展濕地修復和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修復。同時,對濕地被違法侵佔情況進行認真排查。
頂層設計解決旅游『痛點』
曾幾何時,『五大難題』像五道繩索,讓雙鴨山的諸般美景被『束在閨中』難被人識,成為制約雙鴨山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瓶頸。近年來,雙鴨山推出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措施,解決旅游業的『五個不』難題:
加強頂層設計,解決旅游『不系統』問題——完成了《雙鴨山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及三年行動計劃》編制,組建了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制定了《雙鴨山市旅游景區品質提昇三年工作方案》,啟動了旅游景區提昇工程。
加強營銷推介,解決旅游『不知道』問題——充分利用龍江東部濕地旅游聯盟平臺,開展了系列專場活動。推動了以佛山為重點城市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間的旅游產業合作。提昇靶向營銷精准度,開發設計了智慧旅游APP和微信小程序。雙鴨山旅游宣傳廣告語和旅游形象標識LOGO征集活動收獲頗豐,擴大了外界對雙鴨山旅游的認知度。
加強市場監管,解決旅游『不放心』問題——全面貫徹落實『投訴先賠付、放心游龍江』要求,將旅游投訴舉報電話整合到『12345』市長熱線中,設立50萬元旅游誠信基金,建立先行賠付快速處理機制。加強屬地化日常監管,通過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整治擾亂旅游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優化旅游市場環境。
加強產品供給,解決旅游『不滿足』問題——以『中國·黑土濕地之都濕地旅游帶』和『烏蘇裡江·界江風情旅游帶』融合發展為牽動,深度培育『烏蘇裡江暢爽之旅、黑土濕地生態之旅、北大荒農業體驗之旅、赫哲風情探秘之旅、冰雪激情暢爽之旅』等10條旅游精品線路。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旅游『不便利』問題——開展了旅游景區提昇工程,推進旅游景區標准化、特色化、精細化建設。已在饒河縣新建22塊旅游標識牌,新建旅游廁所8座。籌建了雙鴨山市旅游集散中心項目,目前已完成該項目的前期准備工作。
細節入手培育旅游市場繁榮
近年來,雙鴨山從頂層設計入手,從戰略全局的高度引領全市旅游產業發展。炮臺山古城遺址、鳳林古城遺址保存完整,類型豐富,是雙鴨山擁有古文明的有力佐證。饒河縣四排鄉是我省僅有的3個赫哲族民族鄉之一。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讓雙鴨山具備了發展旅游業的資源基礎,雙鴨山正努力把旅游業做精做細、做大做強。
圍繞旅游產業發展,雙鴨山積極謀劃項目建設。寶清縣以『彩雲嶺』中草藥及觀賞花卉種植區為核心,打造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出中醫藥健康旅游線路,培育了『走東極·游濕地·體驗神奇北大荒』『走進地球之腎·濕地生態游』『中俄界江風情游』等30餘條旅游精品線路,先後推出研學游、紅色游、康養游、鄉村旅游等新型旅游種類。
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優化旅游交通指引。近年來,旅游交通標識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截至目前,雙鴨山共建設了旅游交通標識牌近80塊,極大完善和充實了原有旅游交通導覽系統,方便了游客出行。
大力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目前,雙鴨山已成功創建2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全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13個。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入選國家2020年度鄉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項目。
加強旅游商品紀念品設計。雙鴨山舉辦了首屆旅游商品紀念品創新設計大賽,參賽的剪紙、樺樹皮畫、魚皮畫等10餘類藝術形式,近400件作品,受到了廣大市民的喜愛。其中,『烏蘇裡船歌·黑蜂雪蜜』榮獲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大賽和2020中國特色旅游商品展銅獎。
按『壯大優勢煤、電、鋼、糧、游五大產業』戰略,雙鴨山積極推動《全域旅游規劃》落實,力圖在提高雙鴨山知名度、美譽度上及區域聯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一批重點文旅項目也在抓緊打造中,『飛機樓』文旅創意產業園、嶺東區東湖溫泉康養旅游度假中心、羊鼻山旅游區、寶清縣知青特色文化康養小鎮、饒河縣俄羅斯風情園即將成為雙鴨山旅游新的網紅打卡地。
高速鐵路的隆隆之聲已傳入雙鴨山人的耳畔。隨著牡佳高鐵即將投入運營,雙鴨山這座美麗的山城正激情張開懷抱,融入哈爾濱兩小時經濟圈。一個發展旅游業的劃時代機遇,向美麗的山城撲面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