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視頻】講好八女投江故事 讓紅色教育走實走心
2021-09-17 10:38:00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9月17日訊 (記者 包海多)『1938年10月,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主力部隊迅速擺脫敵人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國際歌》,集體沈江,壯烈殉國,』這是牡丹江市中小學特色校本課裡的內容,在這裡上到老人、下到孩童,人人對八女投江的英雄事跡都耳熟能詳,說上一段。

  9月15日,記者跟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牡丹江市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

  英烈故事動心弦 參觀者無不動容

  『女烈士為了革命捨棄的太多了……』一位來自依蘭縣的大娘參觀完八女投江第二展館,擦拭著眼角的淚花。

  這是牡丹江市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中最讓人動容的展館,它以八女投江為縮影,講述牡丹江抗戰十四年的艱辛歷程。向人們展示了在這裡戰斗過的女英雄們的故事。

  館內的詳實史料、歷史照片、珍貴實物,充分展示了八女英烈對共產主義無比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黨忠誠、百折不撓、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八女投江英烈的畫像前,只有冷雲一人擁有照片,其他女孩都只有畫像,犧牲時,年齡最大的冷雲也纔只有23歲,最小的王惠民年僅13歲。3D全息影像前,播放著她們英勇就義的畫面。

  迎進來走出去 讓紅色教育走實走心

  牡丹江博烈館的建立,不僅填補了牡丹江市歷史文化傳承的空白,也為宣傳牡丹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牡丹江的紅色歷史文化、渤海文化、民俗文化、流人文化等搭建了一個平臺。自2011年開館以來,接待中外參觀者近六十萬人次,與部隊、學校等單位結成共建單位關系,成為牡丹江市重要的愛國主義和國防教育基地。

  『我們在博烈館能看到、查找到的這些英烈信息只是牡丹江抗戰十四年來的一小部分,我們希望來到這參觀的人能在此汲取歷史的精華,接受精神的洗禮,將紅色精神發揚光大。』牡丹江市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宣教科科長胡堯說。

  為學好百年黨史、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自牡丹江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牡丹江市博烈館開展了多重宣教活動,用『迎進來、走出去』的方法,讓紅色教育走實走心。免費開展的蘇亮博士講黨史公益講座、黨史知識競答贈書活動、在八女投江烈士群雕旁舉辦的精品課程現場教學已累計舉辦100多場、進軍營、進機關、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的『紀念館走近你』系列活動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近年來,每年平均有6.8萬人次走入博烈館感受紅色教育、黨員精神。博烈館還培訓了一批批優秀的小講解員,她們在鍛煉膽量與口纔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如今,每年的小小講解員選拔活動都相當火爆。

  多重活動讓博烈館成為牡丹江市『褒揚烈士、崇尚英雄、教育後人』的『主陣地』,同時,讓『八女投江』這段抗聯歷史深入群眾、深入人心。

責任編輯:強銳

【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悟思想 辦實事 開新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