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裡寄相思,也許這個中秋節你看不到家鄉的月亮,但無論你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只要網絡暢通的地方,就可以通過極光新聞APP收看到這一場集合了龍江頂級藝術家、創新創意無限、融日常生活和高雅藝術為一體的中秋音樂會。

『樂縈中秋』網絡音樂會開幕在即
今天小編邀請了揭秘大師『外灘1898』
來為大家提前揭秘
節目介紹以及演奏大師們的身份
● 序曲《明月千裡寄相思》 ●
《明月千裡寄相思》是由金流作詞、作曲、編曲,吳鶯音演唱的歌曲。發行於二十世紀四十年代,該曲收錄於吳鶯音1997年12月30日發行的專輯《Denon Mastersonic》中,徐小鳳、蔡琴等人都翻唱過該曲。
演奏者簡介:
曹越,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鍵盤系講師。畢業於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學院,獲鋼琴演奏與鋼琴教育雙碩士學位。現承擔音樂學院鋼琴技巧課、鋼琴音樂分析、鋼琴教學法及德語語音(院選修課)本科教學任務。主持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1項,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多篇。榮獲哈爾濱師范大學教學優質獎1次,獲『第五屆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比賽』 A組三等獎並指導學生在國內鋼琴比賽中獲獎20餘次。

▲演奏家:曹越
● 1.琴簫合奏《關山月》 ●
著名琴曲《關山月》最早當見於清代《龍吟館琴譜》,是諸城琴派的代表曲目,民國期間由古琴大師徐立孫先生編入《梅庵琴譜》而廣為流傳。今人填入琴曲中廣為傳唱的詞句則為李白詩作,『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時空的交錯營造出極為壯大的氣象,古今對比,感喟興衰的同時,征夫思婦並置,兩地相思,共此一月,視角轉換十分自然。細膩的情思與磅礡悲壯的背景緊密結合,性隨之至,辭氣縱橫,波瀾壯闊而又天然渾成。
詩人李白在《關山月》一詩中,著筆邊塞以述懷,譴責了古代非正義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詩中有『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若顏』的詞句,使其聽者感到琴音古朴蒼茫,曲情剛健而嚴峻!循環彈奏之後,樂曲終止了。但那結尾句的『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用』的餘韻,仍良久地扣人心弦,回味無窮。
樂曲伊始,演奏家用塤那幽深蒼涼而有特有的聲音,首先將聽眾帶入到邊塞之中。緊接著,傳統的琴、簫合奏,緩緩奏出《關山月》的旋律,流暢又富有激情,表達著蒼茫雲海中『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的詩意。第二段反復時,男聲吟唱《關山月》,仿佛所有的思念與深情都寄於其中,隨著照遍天山雲海及粼粼水光的千古月色傳到心間。一段大笛即興演奏的旋律過後,所有樂器再次合奏,少了幾許悲淒,多了幾分豪邁,剛健質朴的音韻,氣魄宏大的意境,抒發了壯士思鄉報國之情懷。最後,樂曲在是深邃悠遠的大笛聲中緩緩結束,『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無限的時空裡,今人與古人通過音樂神往交馳,共同傳遞濃濃的家國情懷。中秋節,本是一家團圓,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歡歌笑語,其樂融融。但是生活中,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家不能回、有妻不能聚、有老不能孝、有子不能養,為了祖國的和平,人民的安全,他們堅守崗位,默默奉獻,捨小家為大家,化鄉愁為保家衛國的熱血擔當。致敬守護祖國的軍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演奏者簡介:
李樹果,先後師承顧澤長、劉赤城、朱默涵等古琴名家。現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黑龍江省音協副主席、黑龍江省古琴協會會長、黑龍江省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龍江琴社社長。打譜作品《飛電吟》《漢宮秋》《圯橋進履》《滄海龍吟》《雪夜吟》等十餘曲,已出版《梅庵琴譜補遺》一書。
張黎,黑龍江古琴學會副秘書長、黑龍江省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哈爾濱市古琴研究會秘書長、高級花藝師。
李丹,師承黑龍江省非遺傳承人、龍江琴社社長李樹果先生,現為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古琴協會秘書長,哈爾濱市古琴研究會會長。
馮歡,現為黑龍江古琴學會理事、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哈爾濱市古琴研究會副秘書長。
吳笛愷,古琴先後師從張黎老師,李樹果老師,現為黑龍江省音協古琴專業委員會會員、哈爾濱市古琴研究會會員。
李繼冬,現為黑龍江省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奏員,民族樂團副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委員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委員會副會長;黑龍江省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協會副會長。
楊瀟,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哈爾濱市特殊教育學校竹笛專業教師、黑龍江大學笛簫社團創始人。師從於我國著名竹笛演奏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王銳教授。
蔣焱桐,黑龍江省龍江劇藝術中心專業笛簫塤演奏家。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第四屆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曾先後師從黑龍江省歌舞劇院著名竹笛演奏家王銳先生、沈陽音樂學院著名竹笛演奏家,教育家孔慶山教授。擅長演奏多種民族管樂器包括:竹笛、洞簫、塤、排簫、葫蘆絲、巴烏、陶笛、口笛等。


▲演奏家:李丹、馮歡、李繼冬、蔣焱桐

▲演奏家:楊瀟、張黎、李樹果、吳笛愷
● 2.鋼琴演奏《彩雲追月》 ●
《彩雲追月》是中國傳統民族樂曲之一,鋼琴曲的音樂風格也帶有濃重的民族色彩,樂曲自由且富含變化,流露著民族主義情調。鋼琴曲《彩雲追月》在音樂創作中雖然沒有富含深奧的玄機和哲理,但是卻能在富含變化的音樂旋律和指法當中,感受到樂曲背後的濃重內涵,表現出一定的思想境界。以『月』為主題,在或動或靜的音樂旋律中,展現出彩雲與月的和諧之美。
鋼琴曲《彩雲追月》具有豐富的音樂內涵,通過輕柔的呈示段部分和輕快的中段部分,以及激昂的再現段部分,展現出雲月停留於湖面的場景,為觀眾帶來意猶未盡的感覺,希望我的演奏可以傳達出樂曲的音樂藝術及情感背景,能夠為《彩雲追月》增添美感,為人們帶來更多音樂藝術試聽感受。
演奏者簡介:
元傑,著名鋼琴家、全國青聯委員、美國朱莉婭音樂學院博士、哈爾濱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意大利科莫湖鋼琴大師學院院士。世界樂壇贏取獎項最多的中國鋼琴家之一、中央電視臺評選的『中國十大鋼琴家』,《紐約時報》稱贊他為『完美的技術和毫無疑問的樂感使他成為同一代鋼琴家中的佼佼者』。在全球40多個國家500多座城市舉辦過個人音樂會,包括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維也納金色大廳等。與百餘個世界著名樂團合作,包括紐約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數次跟隨國家領導人出訪演出、每年在中央電視臺大型晚會上演奏。北京大學愛基金形象大使、中國國際鋼琴藝術節伯牙獎藝術總監、哈爾濱音樂比賽鋼琴評委會主任。

▲演奏家:元傑
● 3.爵士樂《月牙五更》 ●
《月牙五更》是一首東北民歌,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早期廣泛流傳我國東北地區,是廣大勞動人民田間勞作、休息、娛樂時傳唱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民間小調。
由於作品的流傳性強,地方特色及地域性明顯,更重要的是旋律流暢、上口,易於傳唱,在民間廣泛傳播,所以被許多藝術家改編成多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其中有:二人轉、舞臺劇等,此次我們以爵士樂的形式把它演繹出來還是首次。
演奏樂隊目前是黑龍江省唯一的一支爵士樂樂隊,是由幾位資深音樂家組成,用爵士樂表現東北黑土文化是他們一直在追求的目標,曾經創作過《烏蘇裡船歌》、《太陽島上》等具有地方特色改編的爵士樂樂曲,並得到同行及業內音樂家的肯定。
此次改編《月牙五更》,有了之前的創作積累,作品很快形成雛形。
中國的五聲調式和爵士樂的藍調有許多共同的之處,在尊重原作品的前提下融進了爵士樂的元素,搖擺律動,讓旋律更清新,節奏更輕松、緊湊,作品增添新的色彩,從視覺和聽覺上給人帶來不同以往的感受。
演奏者簡介:
李學彬,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長笛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長笛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管樂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1985年畢業於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系,任職哈爾濱歌劇院交響樂團,2002年調入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管弦系。多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及師生音樂會。出版個人音樂會DVD專輯。發表多篇學術論文,2008年出版《長笛教學曲目演奏教程》。2004年組建我國第一支專業長笛樂團——哈爾濱師范大學長笛樂團長笛樂團。
劉寶輝,黑龍江省音協打擊樂專業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黑龍江省蒲公英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多年以來從事流行音樂的演奏和教學工作,在黑龍江省有較高知名度,被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聘為流行音樂客座教授。在致力於演奏流行音樂的同時,還在音樂創作、制作上有較高的榮譽,曾擔任黑龍江省電視臺音樂總監。原創代表作品:《起航》《只因為穿上綠軍裝》《花兒開滿山》《飛翔》等。作為多元化的音樂人,集編曲、錄音、制作及文化產業運營於一身。酷愛爵士樂,在演奏爵士鼓的同時,還會演奏多種樂器。刻苦鑽研、善於思考、虛心好學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劉昀昊,4歲學習鋼琴,對音樂有著創新的思想和理念,擅長錄音工程、編曲等。現就讀於加拿大漢博學院爵士表演系。
尚佳明,國家一級演奏員、正高級職稱。從事吉他、bass演奏。現任木蘭縣文化館編曲和作曲工作。
趙疾平,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系鋼琴專業,曾任鋼琴考級及藝術類比賽評委。1989年任黑龍江省愛樂樂團鍵盤手,從事演出和錄音工作。有豐富的舞臺經驗和較強的演奏能力。1992年開始去北京學習爵士樂,多年來堅持學習研修,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爵士樂視聽資料,對哈爾濱的爵士樂推廣和發展作出了貢獻。擅長即興演奏及爵士樂的作品分析。創編爵士樂作品《烏蘇裡船歌》《茉莉花》《太陽島上》等。作為樂隊隊長,帶領隊員深入挖掘、不斷探索古典音樂、民族音樂和爵士樂的融合。

▲演奏家:李學彬、趙疾平、劉寶輝、劉昀昊、尚佳明
● 4.弦樂四重奏《搖籃曲》 ●
《搖籃曲》是一首東北民歌,是流傳於東北各民族極具代表性的音樂作品,充分體現出東北各地區濃郁的地方色彩,正值中秋佳節之際,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劉嶠老師、李鵬宇老師以東北民歌曲調《搖籃曲》為寫作素材,創作弦樂四重奏體裁音樂作品,充分展現出家庭祥和、人民生活富足的美好寓意。簡短的引子過後,在第二小提琴伴奏背景中,第一小提琴奏出主題旋律,大提琴對答,引出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的齊奏旋律,之後我們會聽到中提琴演奏主題旋律,第一小提琴進行對答,樂曲中段過後把旋律推向高潮,充滿著濃濃的愛意和美好的期許,尾聲再次能夠聽到主題旋律輕柔響起,琴聲緩緩飄向遠方,懷中的寶貝漸入夢境,微微露出沈靜的笑容。
樂曲編配在創作手法上精巧細膩,以民歌曲調為素材,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經典旋律,又加入了創新樂思,采用對位、轉調等手法讓主題旋律層層遞進,不斷營造出新鮮的美感,另人耳目一新。月兒明,風兒靜,琴聲兒輕、調兒動聽,呈現出溫暖祥和的月夜、母親輕柔的愛撫。此情此景,悠長的曲調時而委婉纏綿、時而縱情高歌,充滿著母親對孩子的愛、期許與祝福。
演奏者簡介:
何藝,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管弦系小提琴專業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管弦系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99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管弦系小提琴專業,烏克蘭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小提琴專業碩士、室內樂演奏與教學副博士。舉辦多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室內樂專場音樂會。先後發表多篇學術性論文,出版專著兩部。主持完成多項省級重點課題、省級教改重點課題。獲得第十七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多項黑龍江省優秀藝術科學研究項目一等獎、二等獎、多項黑龍江省舞臺藝術教育成果調演比賽獨奏、室內樂一等獎。
王燕琴,原哈爾濱交響樂團國家一級演奏員,1982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同年考入哈爾濱歌劇院管弦樂團,先後在哈爾濱歌劇院管弦樂團,哈爾濱歌劇院交響樂團,哈爾濱交響樂團任二提琴首席。近30年來,相繼在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任客座教授。培養出的數名青少年小提琴演奏家分別在國內外交響樂團擔任演奏員,其中不乏已獲小提琴演奏碩士和博士學位者。
夏銘,黑龍江省歌舞劇院交響樂團中提琴聲部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授聘於哈爾濱師范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少年宮小雪花藝術團客座教師。在省歌帶領本聲部多次參加國內外各項大型交響樂團演出,取得了突出成績並獲得了圓滿成功。在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基礎上,扶持著新的音樂人纔。讓他們在音樂的殿堂展現著音樂人的夢想。
石英,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原哈爾濱交響樂團(哈響)大提琴首席,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黑龍江音樂家協會大提琴專業委員會會長、哈爾濱市音樂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演奏員、曾兼任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


▲演奏家:何藝、夏銘、王燕琴、石英
● 5.二胡重奏《左手指月》 ●
《左手指月》原為古裝神話劇《香蜜沈沈燼如霜》的片尾曲,由著名歌手薩頂頂編曲並演唱。薩頂頂用其獨特的嗓音、細致高昂的演唱將歌曲進行了完美的演繹,深受大眾的熟悉和喜愛。歌曲融合了戲曲與花腔女高音唱法,音域從低音4到超高音6,橫跨三個8度,演唱難度頗高,因此在很多演出及比賽中被曾眾多歌手挑戰和翻唱。
本場中秋音樂會,將《左手指月》以胡琴重奏的形式進行改編,旨在創新,即用我國傳統民族樂器演奏流行歌曲,恰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融合。二胡音色近似人聲,最佳音區是在兩個八度內,在初期用二胡演奏高音區的副歌部分時感覺音色欠佳,且不盡人意,於是嘗試加入胡琴家族的高胡來演奏,收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二胡的深沈婉轉、娓娓道來,高胡的明亮高昂、英姿颯爽,兩把胡琴剛柔相濟、交相配合,既保留了原曲旋律之美感,又突顯了兩把胡琴之特色,賦予原曲以新的演繹與詮釋,希望此次改編可以給觀眾耳目一新之感。
演奏者簡介:
李斌,哈爾濱歌劇院民樂團首席,國家一級演奏員。現任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副會長。曾獲第四屆黑龍江省器樂大賽民族拉弦樂專業組一等獎、第六屆黑龍江省器樂大賽拉弦樂專業組一等獎、第九屆黑龍江省音樂大賽二胡專業組一等獎。2000年以來,出訪日本、韓國、俄羅斯、瑞士、芬蘭、泰國、羅馬尼亞、拉脫維亞等國家的十幾座城市,並與陳燮陽、姜金一、湯沐海等著名指揮家合作。
楊亮,博士,副教授,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二胡教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華傳統樂會會員,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二胡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黑龍江省胡琴專業委員會理事,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二胡專業考級評委。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出版二胡專著三本,主持及參與課題多項,曾在全省舞臺藝術教育成果調演評比中榮獲教師組二胡演奏一等獎,多次獲得哈爾濱師范大學年度教學優質獎。

▲演奏家:李斌、楊亮
● 6.合唱《在那東山頂上》 ●
《在那東山頂上》由倉央嘉措做詞,張千一做曲,於聲揚編配,該歌曲歌詞中滿含純真的情愫以及對大自然的贊美。當中如畫的情境和舒緩的旋律都令人十分稱道。旋律中那種同雪域景象如出一轍的質感。寬廣和柔美各盡,高亢和細膩並顯,明淨中伴有一絲微涼。作品亦被作曲家張千一稱為《青藏高原》的姐妹篇。
非常感謝黑龍江省文聯在2021仲秋晚會活動中,給大慶愛樂合唱團展示的契機和平臺。當接到這個通知之時,從編曲到排練到合樂,大家非常的重視,力爭高效、精准的表達作品。中秋晚會網絡形式的活動宣傳力度頗大,大家通過阿卡貝拉這種藝術形式,對全世界的觀眾表達最至誠的中秋問候,祝觀眾朋友們天上人間,共此良宵,健康平安,順遂無懮,祝願中秋佳節樂縈團圓以歌會友快樂無限。
合唱團簡介:
大慶愛樂合唱團成立於2013年4月。合唱團吸收並學習系統科學的訓練體系,汲取世界合唱教育的最新理念及舞臺表演的發展動向,能夠把握中外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經典之作,對於諸多新作的演繹亦具有獨到的准確詮釋,其演唱特點是精靜純美、張馳有方、難中見巧、風格多樣。努力做到『演唱的多樣性,風格的多維性,表現文化的多元性,國內具有的引領性』是我們團永遠追求的目標。
成立至今,合唱團一直利用業餘時間訓練,每周訓練一次(逢演出之前天天排練),風雨無阻,進行了聲樂、樂理、合唱基礎等訓練;經常參加社會公益性的演出,良好的合唱素質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專家和社會的認可和好評!

▲演唱者:大慶愛樂合唱團
● 7.口琴演奏《彎彎的月亮》 ●
歌曲《彎彎的月亮》是電視藝術片《大地情語》的插曲,是一首中國通俗歌曲的代表作品。詞曲作者李海鷹抓住了流行音樂的精髓並且成功地與古典、民族元素進行嫁接。《彎彎的月亮》帶給人們詩一般的意境:夜空、月亮、小船、流水、小橋,這些意象,讓人沈浸在大自然靜謐美好的意境之中,詞中有畫、畫中有詞。而《彎彎的月亮》的眾多演奏版本中鮮少出現藍調口琴版,藍調口琴起源於德國,在歐美十分流行,也在近幾年逐漸被我國主流大眾所熟知。藍調口琴大師JJM曾經說,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是會吹口琴的,另外一半的人是想學吹口琴的。希望能通過這首藍調口琴版的《彎彎的月亮》,讓大家喜歡上藍調口琴。
演奏者簡介:
徐陽,女,31歲,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
徐陽自述:從小就喜歡音樂的我,在一年以前突然接觸到了藍調口琴,瞬間就被它的音色吸引,那種狂野又不失細膩的音色使我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小樂器。每天除了上班,下班練琴是我最放松的時候,僅僅就是因為熱愛,會讓人有無限的動力,日常吹吹口琴,已經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很享受口琴帶給我的快樂,並且定時在抖音和b站上傳作品,同時我還學習了半音階口琴,擅長吹奏布魯斯風格以及流行音樂。希望我的琴聲能帶給大家快樂,並且在忙碌的生活中享受片刻的安靜。

▲演奏家:徐陽
● 8.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 ●
歌曲《啵布哩》
2017年央視春晚,哈爾濱分會場的八分鍾驚艷了世界,由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副會長劉嶠作曲,新北方少數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付曉婷演唱的赫哲族搖籃曲《啵布哩》,以純淨溫暖的曲風,溫暖了冰冷的冬日。『啵布哩』在赫哲語中是搖籃的意思,這首作品的主導思想就是歌頌平凡感情之中最偉大的母愛,音樂主題素材歷經主創團隊兩年7次的采風,進一步提煉濃縮再創作,使作品既融入了赫哲族文化,又被賦予新時代音樂作品的精神風貌。令人欣慰的是,多年以後我們再次回訪赫哲族時,這首作品已被很多人傳唱,這也堅定了整個團隊的信心。
搖籃曲有它的自身特點,它的音樂形象一般都具有安寧、親切、溫存、撫愛、真摯的特點;曲調抒情、優美、靜謐;旋律比較平穩,音域適中,不用過高過低的音,起伏不大;節奏、拍節不強調重音,但律動整齊,以適應表現搖籃徐緩、搖曳的特點。速度緩慢;力度較弱;調式一般用明朗的大調式;演出形式一般為女聲獨唱。和聲編配都比較簡練,輕柔的琶音和富有搖擺感的伴奏音型貫穿全曲,產生了搖籃有節奏擺動的感覺。
付曉婷說,在學習創作這首歌曲的過程中,語言是極其困難的一關。為了學習真正的赫哲族語言,我們的團隊7次到達赫哲族聚集地進行采風,跟真正的赫哲族前輩們進行親密的交流學習,無數次的提煉創作出了這首《啵布哩》。在演唱的過程中,我真切的以一位母親的角度進行了對歌曲的個人分析,表達出一種純淨溫暖的母愛。設身處地的想象在我的演唱裡,會不會給搖籃中的孩子傳達愛意,讓孩子度過一個又一個靜謐的夜晚。這首歌曲,從歌詞到旋律都講述了一個母親的愛,整首歌使用3/4拍,讓整首歌的感情變得更加濃郁,需要多注意脣齒音的運用和氣息的流動,歌詞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是在演唱中卻要飽含愛意,從第一段僅僅是作為一首搖籃曲,母親獨自呢喃,輕輕的演唱,想讓孩子溫暖的睡去,到回憶起對孩子的悉心照料的辛苦卻快樂的情緒湧上心頭,再到最後一段向孩子表達完滿充實的母愛的情緒變化,演唱的過程中情感也在隨之遞進。在整首歌曲最後的一句『啵布哩』突然的弱化了下來,回到了最初獨自呢喃的感覺進行演唱,表現了自己的初心,同時表達作為一個母親對孩子最純潔的愛。
演唱者簡介:
付曉婷,音樂唱作人,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流行音樂系青年教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現代音樂學會副秘書長,新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學會副會長。黑龍江電視臺特約評委,曾擔任中國好聲音、超級女聲等比賽黑龍江賽區評委。曾三次獲得黑龍江省聲樂大賽流行唱法金獎。曾代表黑龍江參加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聲樂展演,曾在音樂劇《茉莉飄香》中飾演女一號張麗莉。2017年攜作品《啵布哩》登上央視冰雪春晚舞臺。

▲演唱者:付曉婷
● 9.管樂串燒《城裡的月光》 ●
歌曲《城裡的月光》由陳佳明作詞、作曲,原唱為新加坡女歌手許美靜,這個叫許美靜的女子曾經是如此牽動著愛音樂人的心,正如當年許姑娘唱過的《城裡的月光》,在哼起的旋律中,歌動心弦心若曠谷。醉得只是自己,境遇和情景的契合,怎叫人不想起曇花一現只為韋陀的故人和往事?有時會覺得淡了,可當旋律再次在腦海裡由遠及近回旋的時候,還是那麼清晰。歲月模糊的只是那些無關緊要的描摹和渲染,那些構成記憶的線條卻日久彌深,清晰如斧刻刀削過。世上何物最易催人老,半是心中積霜,半是人影杳。
時光如白駒過隙,又逢中秋。哈爾濱香爐山的楓葉悄悄綻放,留一抹芳影香語。臺歷上,餘下的薄薄幾頁,象征歲月的路途。此時,那些關於明月,關於相思的詩詞短句,重重疊疊,載出紅塵的囈語,載著靜謐,悄然而至。中國傳統節日裡我最喜歡的是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迎風賞月合家歡。花好月圓,是指美好圓滿。但這個中秋節意義卻不一樣,在建黨100周年喜慶的氣氛之後來臨的,天地同慶。中秋節月圓如鏡,在月光下,我們也許正在庭院中觀賞著皎潔的月亮;也許正和家人團團圓圓的,在大圓桌上吃團圓飯;也許你正在電視機前,與家人吃著月餅,作為音樂人教育者、管樂人懷著對家人的思念對管樂的熱愛,我們用純淨美妙的音樂相伴極富表現力的各種管樂,以曼妙樂章,編排了一曲長笛?薩克斯?圓號----《城裡的月光》。聽一曲樂聲繚繞,願那些散落在歲月深處的水痕彌散開去,溢滿在彼此的心頭,如花永雋。
演奏者簡介:
劉偉華,民進省委委員,省政協委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市少年宮副主任,中國薩克斯管委員會副秘書長,省音協管樂專委會副會長、秘書長。所指導的哈市少年宮小雪花藝術團,已成為哈爾濱的城市名片,多次榮獲省、市、國家級獎項。創建了黑龍江愛樂交響管樂團,並於今年7月,首次代表黑龍江省赴上海參加『中華杯』中國第十四屆優秀管樂團展演,並摘得最高獎項『全國示范樂團獎』和『優秀指揮獎』,為龍江管樂大省和哈爾濱音樂之都爭得應有的榮譽。
劉書叡,9歲師從王闊老師學習圓號演奏,11歲考入哈爾濱市少年宮小雪花交響樂團,擔任圓號首席演奏員至今。曾隨樂團參加哈爾濱音樂學院國際單簧管藝術周暨首屆黑龍江單簧管展演活動演奏《爵士圓舞曲》;2020新年音樂會中擔任首席圓號演奏員;參加省委宣傳部、省委組織部和省委統戰部共同主辦的『喜迎建黨百年致敬光輝歷程』---弘揚龍江四大精神交響管樂音樂會;參加『經典頌百年雪花韻芳華』市教育局慶祝建黨百年音畫交響音樂會。
李偉,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哈爾濱音樂家協會理事,曾任哈爾濱交響樂團長笛聲部首席、藝術委員會主任等職,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客聘教授,國家一級演奏員。曾與國內外著名指揮家合作演繹了大量交響樂、歌劇、舞劇、等音樂作品,多次隨樂團代表哈爾濱市政府赴國內外參加重大音樂文化交流演出。多次獲得國家及本地區各項音樂比賽獎項;並被聘為歷屆東北地區管樂比賽組委會委員、評委,及中國音樂學院音樂考級黑龍江考區評委等。

▲演奏家:劉偉華、李偉、劉書叡
● 10.歌曲《月盈中秋》 ●
《月盈中秋》是為本場『樂縈中秋』網絡音樂會原創的主題曲,是一首中國韻味濃郁的歌曲,借用中國古典詩詞的韻味表達中國人盼團圓的心情。
歌曲的主歌部分分兩段,分別表現了上弦月的盼團圓和下弦月的不想分離的心情。
上弦月的盼團圓是期待、是盼望;下弦月的是不忍分離和不願分離,兩段的濃重描寫突出了十五月圓和中秋相聚的喜悅與難得。
歌曲的副歌部分,著重描寫了一個月當中只有一天的月圓、一年當中只有一天的中秋節,體現了相聚的快樂、溫馨,也凸顯了團圓的幸福與珍貴。
中國人民的情感是朴素的、克制的,有著欲言又止的韻味,同時內心是飽滿的、是熱情的,有著內有千秋,引而不發的含蓄。這首歌抓住了這一特點,將飽滿的深情厚誼,蘊含在淡淡的文字中,充滿了中國的古典美與東方的含蓄美。
詞作者楊巍:國家一級導演,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政務服務部副主任,青年詞作人,全國青聯委員。導演大型晚會百餘臺,其中參與導演的大型歌舞晚會《松花江上》和作為總導演的大型歌舞晚會《紅旗頌》兩度獲得中國文藝『星光獎』,參與策劃、制作電視節目三十餘個,其中中國首檔文化類讀信節目《見字如面》、中國首檔明星冰雪真人秀節目《冰雪星動力》及跨國明星交友真人秀節目《心動請注意》、群眾參與類文藝節目《K歌一下》等均獲得多項國內、省內大獎及廣泛好評。同時還是一名青年詞作人,歌詞作品風格多樣、情感飽滿,主要作品有《擁抱春天》、《快樂冰雪》、《嘆流年》、《陽光之路》、《錦繡中國》、《功績百年》、《你的名字》等!
曲作者劉嶠:中共黨員,青年作曲人,碩士研究生導師,黑龍江省『德藝雙馨』藝術家,黑龍江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音樂家人纔信息庫成員,全國優秀青年詞曲作家高級研修班特培班成員。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新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研究學會會長,共青團哈爾濱師范大學委員會副書記(兼職),音樂學院藝術實踐教學中心主任,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全國民族技藝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多次擔任國內外音樂節藝術和音樂總監,多年來致力於北方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開發,並積極拓展傳統音樂與現代音樂的技術集合,作品多次登上央視春晚,歌曲《好兒郎》入選由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開展的第五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作品《黑龍江流域少數民族音樂國際化呈現——鄂倫春篇》入選中國文聯2020年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資助項目,兩次榮獲黑龍江省文藝獎一等獎。
演唱者簡介:
劉臣,哈師大音樂學院副院長、二級教授,哈爾濱市政協常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黑龍江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省新長征突擊手,省領軍人纔梯隊後備帶頭人、省音樂表演重點專業帶頭人,省音協副主席,中國音樂劇協會理事,中國音協會員。曾獲中國文化部全國聲樂比賽文化表演一等獎、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銅獎。2018年受邀擔任俄羅斯國家文化部第十屆國際青年音樂家大賽評委,擔任國內外多地文藝演出策劃、導演、作曲、音樂總監。創作和演唱多部影視劇主題歌曲在國內外播出,學生多人次在國內外音樂大賽獲得優異成績,是集詞曲創作、演唱教學於一身的音樂唱作人。
王慶輝,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哈爾濱音樂學院民族聲樂系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黑龍江省『六個一批』青年人纔,『青年崗位能手』,黑龍江省第二十二屆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省委省政府授予抗疫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黑龍江省聲樂比賽專家評委。

▲演唱者:劉臣、王慶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