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綠色金融 數智未來 食品業新趨勢 精英論道 探尋未來經濟走向
2021-09-18 07:49:0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樊金鋼 韓麗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數智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閉門會議。

  編者按

  9月17日上午,2021中國企業家太陽島年會在哈爾濱萬達文華酒店舉行三場平行會議,分別是『數智未來』——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會議、『正能量新征程』——中國食品行業新勢力會議和2021中國綠色金融發展會議。與會嘉賓熱烈探討推動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轉型之路,探尋產業發展新趨勢,獻策低碳環保高質量發展,助力企業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會議現場佳句迭出,給人啟迪,為政府部門和市場主體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供給需要創新 產品加強營銷

  華恆博叡公司合伙人副總經理、中國傳媒大學廣告研究所顧問、白酒行業研究者曾鵬:

  酒業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到了新的時代,是新市場、新用戶、新零售、新商業。年輕人對清酒、果酒和洋酒有著超高的消費能力。清酒是一種用大米釀造的發酵酒。近年來,進口清酒的額度增長,價格翻倍,所以我覺著黑龍江的大米提昇附加值,可以在清酒這方面做一些文章和創新。

  關於標准體系建設,像果酒和清酒,在我們中國標准低,果酒相對來講比較低,清酒沒有標准,基本上所有的清酒都是進口的。清酒為什麼有機會呢?它存在國產替代的機會。

  關於文化的創新,酒一直就是與文化鏈接在一起的。只有把我們國家的國學文化融入到產品理念當中,纔能讓消費者認可你、認同你、認購你。

  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孟慶澤:

  中國大米看龍江,龍江大米屬五常。五常的稻米產業蒸蒸日上,得到了全國消費者的認同。要全力打造種子『芯片』,保證種子的純正,提昇品牌的競爭力。注重基地建設,推進基地種植的標准化。在質量管控上,要通過食品安全管理、質量管理、健康管理、環境管理、生產安全標准化管理等國家認證,增強稻米企業競爭力。創新是農業企業的自強、自新之路。要注重大米產品的深度開發,比如雜糧、粥米,還有米糠油產品,讓農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協同。喬府大院願意以自己微薄的科技力量,協同於所有的科研院所,為五常稻米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點點力量。

  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芳:

  要用一些新的營銷手段,比如小紅書、百度、快手的平臺去種草,通過互聯網的平臺去進行收割,讓更多的消費者能看得到自己的產品。運用場景化營銷來打造品牌價值,比如利用一些直播平臺,這是一個新的營銷模式,通過數字化推動營銷發展。高速公路邊一個廣告牌的租金一年就五六十萬塊錢,很貴。我們可以打造企業IP,一個抖音短視頻瀏覽量可超過140萬次,而高速公路一天的客流量纔5萬人次。所以我覺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給了我們紅利期和新的賽道,我們可以不斷運用這樣的方式,去打造我們的品牌。

  讓綠色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

  9月17日,『2021中國企業家太陽島年會』平行論壇—— 2021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峰會舉行。來自金融企業、研究機構的代表齊聚一堂,為綠色金融如何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把脈獻策。

  中國光大銀行黨委委員、董事會秘書李嘉焱:

  發展綠色金融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十四五』時期,綠色發展的重點將從改善生態環境轉向生產生活的全面綠色轉型。作為金融國家隊,他們將緊密圍繞國家戰略方向和實體經濟發展需要推動經營發展,大力發展綠色信貸,不斷提昇綠色金融服務能力。

  中國銀行原副行長張燕玲:

  當前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工作的緊迫性,應進一步提高認識。其中,金融業支持綠色發展義不容辭,要創新發展綠色金融,助力傳統企業降耗昇級以及綠色轉型,從而滿足綠色企業全方位的金融需要。碳金融市場的繁榮將進一步支持節能減排,助力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綠色金融部項目主管劉錦濤:

  中國能源國際合作正在逐漸向平等多贏方向發展,化被動為主動。我國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向綠色低碳轉型,這也體現出我國的責任和擔當。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發:

  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面對復雜激烈的國際局勢,涉及到綠色低碳經濟的資金流向、技術專利、綠色貿易等領域競爭,是金融問題,更是國際話語權問題,中國正面臨巨大挑戰和機遇,也將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意義重大。

  中化資本副總裁、中化商業保理總裁張亞蔚:

  中化資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過創新金融服務以更好的助力中國產業,在此過程中,金融機構首先應『源自產業』,發揮自身優勢了解集團產業,在產業鏈條中深入尋找業務場景和客戶需求。其次,『服務產業』,把握好自身服務產業鏈供應鏈的定位,融合投資能力、融資能力、科技服務能力,創設差異化、專業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此外,『開放產業』,建設好產融服務開放平臺,面向市場開放共享,組織內外部多種金融資源和能力,互利互補互助。

  興業銀行綠色金融部副處長賈超:

  商業銀行在為項目提供融資時,不僅應關注項目財務風險,也要關注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與社會風險。項目污染環境,不僅要追究項目業主的責任,也要追究背後提供融資支持的金融機構責任。

  中國人壽財險哈爾濱市中心支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楊春明:

  綠色保險是綠色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氣候及環境風險管理、服務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提高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隨著碳排放交易相關制度和市場的建立與逐步完善,依托於碳排放權交易的綠色衍生品將迎來巨大發展空間,而『碳中和』所涉及的碳成本、碳定價、綠色經濟等概念,具有特殊的金融屬性和專業難度,目前尚處於探索期,實現『雙碳』目標任重而道遠。

  依靠創新實現數智未來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總工程師張曉彤:

  黑龍江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優勢突出,前景廣闊,要搶抓工業優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建議:

  突出特色,打造區域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模式。發展工業互聯網,既要在行業上縱向貫通,深耕細作,也要在區域上橫向協調,錯位發展。要密切聯系各地實際,著力揚長避短,使區域工業互聯網發展與產業基礎、資源稟賦等相協調、相適應。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力優化布局,依托重點行業和特色領域,深入探索工業互聯網區域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力爭在優勢領域率先實現突破,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聚焦難點,提昇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新能力,將工業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與產業轉型昇級的實際需要緊密結合,協同推進科技創新,業態創新和管理創新,系統提昇產業創新效率,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標准研制,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著力培育區域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大企業的引領支橕作用。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形成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的良好局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戰略發展委員會主任歐陽鍾燦:

  智能制造的核心就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要把智能化真正用到工廠的生產。哈爾濱有30幾個院士,他們都非常優秀。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全國智能制造工程上學科評比是A+,所以哈爾濱的基礎是很強的。

  我建議:第一,優化創新體系,堅持創新驅動,強化政產學研用的協同發展,在政策、高校、科研機構、市場等資源協同支持下,企業保持創新能力和動力,不斷創新思考,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裝備,保持可持續發展。第二,要加快東北傳統重工業向智能制造方向昇級改造,依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提高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效率,提昇產品質量,縮短新產品研制周期,培育智能制造模式。第三,完善產業鏈生產建設,補強短板,在制造智能軟件服務和解決方案等方面進行政策傾斜、提昇。第四,構建多層次人纔隊伍。第五,加大對智能制造財稅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實支持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

  哈爾濱科友半導體產業裝備與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麗麗:

  科友半導體立足於哈爾濱,打造科技研發、國際合作、裝備制造、材料生產的產學研一體化園區。通過智能化、數據化,我們實現了產品的高良率。

  這緣於我們企業重視中俄合作。因為哈爾濱是對俄羅斯合作的一個最近的窗口,我們希望與俄羅斯的合作不僅在基礎領域,還能延伸至技術領域。尤其是在晶體材料領域,俄羅斯技術是全世界非常先進的。要通過國際合作,引進更多優秀人纔。

責任編輯: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