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1日訊 (記者 劉嘉) 近日,記者跟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鶴崗市,走訪市區多個生態公園,感受到全市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穩步推進。
『我原來是一名下礦工人,在鶴崗生活了69年,這幾年鶴崗生態環境真是好,再也見不到原來的髒亂差了』。記者在鶴崗市東山體育公園,遇見了眼前這位已經92歲高齡的郝傳順老人,『原來天都是黑的,衣服都不能穿淺色的,晴天全是灰,雨天全是泥,平房邊上污水橫流、滿地垃圾,出門得捂著鼻子走』。郝傳順老人向記者說道。
2017年,鶴崗市通過了水利部首批『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驗收,為鞏固水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謀劃實施以水污染治理為重點的『兩河十四溝』綜合整治工程,拉開了從資源型城市轉型生態立市的序幕。
鶴崗市園林中心規劃科科長王元向記者介紹,『鶴崗市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目標,對北山公園進行了大規模的綠色生態修復和改造擴建。栽植五角楓、雲杉等十餘種喬木3萬餘株及興安杜鵑、榆葉梅等十餘種灌木2.3萬餘株。尤其在鹿跡山閣、呦呦亭之間,每當4月中下旬,興安杜鵑花開,市民紛紛到此拍照打卡』。
城市多一份綠地,百姓生活就會多一份舒適和閑暇。記者沿著園內的主路、環路、棧道、甬道行走,所到之處樹木蔥郁,景色宜人。市民三兩成行,徜徉在花海綠地之間。許多市民選擇把北山公園作為休閑康養、踏青賞景的好去處。
據了解,經國家住建部認定,鶴崗市通過新建污水管線、河道治理、岸上生態修復、種植喬灌木等一系列具體措施,共16條黑臭水體治理達到了『長治久清』的目標,全面完成黑臭水體治理任務。
同時,實施國家儲備林培育工程和森林撫育工程,全面推動濕地和林地恢復,加強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強化退耕還林還濕進度,完成垃圾無害化治理,以『綠』改『黑』、以『綠』護土。已完成森林撫育8000公頃,恢復濕地2716公頃,清運垃圾71萬立方米,礦山修復927公頃,建設綠色煤礦23家,。
2020年鶴崗市森林城市創建取得重大成果,46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3.63%,城區人均綠地面積15.15平方米。建成各類主題公園12個,全市口袋廣場、口袋花園46個,城區『15分鍾健身圈』基本全覆蓋。
『十四五』時期,努力提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市,建設『美麗鶴崗』和『山水生態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