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搜 索
國慶 黑龍江師生這樣追星——劉永坦院士事跡鼓舞身邊師生
2021-10-01 13:58:55 來源:東北網  作者:許諾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10月1日訊(記者 許諾) 今年的國慶假期,有楷模榜樣為伴,這個假期注定不平凡;有英雄精神相隨,我們的青春注定充滿正能量!

  國慶前夕,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劉永坦院士紮根黑土地,帶領團隊從零起步,踏平坎坷成大道,艱難探索40年,為祖國的萬裡海疆修築了一道『海上長城』;花甲之年,他胸懷祖國再出征,將『家國』二字融入血液,把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領軍人纔,推進我國對海探測能力持續發展。國慶期間,他的事跡再一次在龍江高校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為大家上了一堂愛國、責任、擔當、奉獻的思政大課。

劉永坦院士(左)與團隊成員一起進行科研。

  『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動力,能讓坦先生櫛風沐雨地堅守在雷達試驗站?』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8級本科生曲佳璐學習完劉永坦院士的事跡後,她得到了答案:黨和國家的需要便是他前行的動力。曲佳璐說,劉永坦院士在黨和國家的培養下長大,長大後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為黨和國家的事業奉獻一生。作為一名黨員,曲佳璐今年剛剛通過哈工大第二十屆研究生支教團面試,劉永坦院士事跡的讓她備受鼓舞,明年夏天她將踏上為期一年的支教之旅,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哈爾濱理工大學材化學院教授張鳳鳴稱劉永坦『坦先生』,收看了坦先生的事跡後,在感動鼓舞之餘,對目前正在從事科研工作的張鳳鳴來說,也受到了極大的激勵和啟發。『坦先生40年如一日堅守在關系國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領域,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始終與民族命運同頻共振,鑄就了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培育了一批科技戰略創新人纔。』他的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激勵著高校青年科技工作者,要把國家需要作為乾事創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四個面向』為科技創新的行動指南,注重原始創新,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從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出發,注重從『0』到『1』的原始創新,注重『卡脖子』技術問題的突破。

  『坦先生的精神更加堅定了我為科學研究和人纔培養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未來我將長期專注於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與能源催化研究方向,帶領團隊在基礎研究中不斷追求卓越、聚焦原始創新、掌握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立足高校教師立德樹人的己任,為國家培養高水平創新人纔,注重基礎研究成果的轉化和社會服務,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提供技術支持。』張鳳鳴表示,將以坦先生為坐標,一輩子做好一件事,不負黨和人民對科技工作者的希望,為我國科技強國建設做出個人最大貢獻。

  劉永坦的事跡為新一代青年學子做出了榜樣,成為了廣大青年學子的標杆和榜樣。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專業大四學生朱浩楠說,生活中的劉永坦院士朴實無華、默默無聞,面對科研工作,他對待每一個公式都有刨根問底的探索精神、對待每一份數據都有客觀求實的科研態度,把科研工作當做自己的使命。

  東北林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電氣專業主任劉一琦曾是哈工大畢業的學子。劉永坦院士獲得2018年度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當時劉院士在領獎臺上謙遜平和的樣子,讓劉一琦歷歷在目。現在,劉一琦作為林業院校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為了國家的需求和心中的理想,在以後的工作中,他將傳承劉永坦院士規規矩矩做學問,踏踏實實搞科研的精神,把汗水灑在祖國大地上,把國土繪成丹青,為祖國鑄造綠色長城。

  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跡在龍江師生的朋友圈『刷屏』,他的事跡帶給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學生趙萌萌最大的感觸,就是他的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作為一名高校教師他以身作則,教育學生愛黨愛國愛校,培養了許多為國奉獻的人纔,這種精神境界讓趙萌萌深受激勵,成為同學們的優秀楷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劉永坦院士就是我學習生活中的榜樣與燈塔。』趙萌萌說,我們會接好他的接力棒,傳承這份勇於創新、甘於奉獻的精神。

責任編輯: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