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寧安市上官地村:風吹稻浪翻新波
2021-10-02 09:15:0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曉雲 張雪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10月2日訊 仲秋時節,玄武湖畔,秋風徐來,湖水碧波蕩漾,沈甸甸的稻穗在風中蕩漾,湧起陣陣金色波浪。伴著水車咿呀,火山岩稻米的清香蔓延在空氣中,這是寧安市渤海鎮上官地村的特色風景。

  沿著環湖景觀木棧道而行,一邊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邊是稻谷飄香豐收在望,宛如畫中游。

  棧道邊的稻田裡,間隔立著一塊塊木牌。除了『御膳田』『寧安市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的字樣外,『莊主XXX』格外引人注目。

  『這裡是我們稻田合作社的千畝有機石板稻田,現在成網紅打卡地了。』上官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褚麗娟說,那些木牌是合作社嘗試推出的莊主認種模式。春天莊主認購一畝石板田,秋天為莊主配送700斤有機石板大米。莊主還可以體驗插秧、收割和免費的農家樂旅游餐飲。『去年剛開始,有37名莊主認種了47畝田。』

  『這種訂單農業挺新鮮啊!』

  『那是我姑娘琢磨的,年輕人好鼓搗新東西。』褚麗娟說,村裡2008年就組織成立了石板大米種植合作社,基本實現了統一品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加工、統一銷售。

  這些年全村家家都種有機水稻,大米的品質沒得說。以前是坐等客戶上門收購,但近幾年卻被市場冷落了。因為傳統的賣大米方式跟不上時代,米賣得不好成了褚麗娟的心病。

  眼瞅著母親天天著急,哈體院畢業、在寧安一中當體育老師的陳雨佳毅然決定辭職回村,幫母親賣大米。

  穿過環湖棧道,就來到了上官地村民宿。白牆青瓦,有朝鮮族民居、新中式民居、現代農村民居、仿唐式民居四種風格。圍牆上手繪著包括稻作文化和傳統孝道文化的連環畫、服飾各異的唐代仕女等圖案。

  陳雨佳就在第一家民宿門口等著我們。『我現在的工作就是在村裡賣大米做鄉村旅游。』

  自從回到村裡後,1989年出生的陳雨佳把目光投向了互聯網,開始試水網絡銷售優質的『石板米』。她創立了御膳田稻米品牌,背著電飯煲跑各種展會,通過自媒體和短視頻平臺進行宣傳。

  她不僅自己學,還招人、建團隊。帶著一幫小伙伴,寫公號、拍視頻、做直播,『反正新鮮的招都用上了。』產品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逐漸打開了銷路。

  『疫情帶來了危機,也讓我們看到了機遇。現代人生活理念、消費方式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必須適應市場,改變種植和營銷模式。』

  『秋天我們把稻谷存放在村裡恆溫恆濕的谷倉裡,按定單隨時開機碾米,保證水稻脫殼後99小時內送到客戶手上。』

  『我們還推出了糧票定制模式。「米粉兒」可以憑票隨時在網上平臺兌現鮮米,我們提供物流配送到家。』『糧票定制』精准打造了訂單農業,也讓石板大米躋身『米中貴族』之列。

  莊主認種模式既改變合作社以往春天只研究種植、秋天再研究銷售的單一生產銷售思路,又把田間體驗游、歷史文化游、研學基地游、特色民宿游等有機融合,打包成一攬子旅游產品,延長了石板米產業鏈條,提昇了『石板米』附加值。

  上官地村從2020年開始,由村集體主導村民自主參與,創新『房屋托管』的經營模式,采取『租賃』『代管』『委托』三種方式,修繕改造村內閑置房屋,建成一次性可接待200人以上,可提供餐飲住宿、休閑娛樂、觀光體驗的24處民宿。

  村裡組建了『寧安市禾乾苑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積極發展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民宿等鄉村旅游項目。2020年,上官地村以『稻作文化』帶動鄉村旅游,修建觀景區、體驗區、美食區、休息區、游戲區、民宿區、菜園采摘區等多個功能區。

  2019年,上官地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被評為全國十佳美麗鄉村。『石板米』在越來越多陳雨佳這樣的『新農民』手裡不斷煥發生命力,僅最近兩年,村集體就收入136萬元,實現村民就地就業近百人。

  這兩年,陳雨佳又迷上了直播帶貨,深入挖掘當地石板田珍稀的資源優勢,深情講述當地『中國火山岩稻米之鄉』的美麗富饒。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