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排頭兵
劉永坦院士事跡在我省高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
黑龍江日報10月3日訊 連日來,劉永坦先進事跡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他『搞科研就是守不移之志,以成可大之功,要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的警句,成為推動我省科技工作者願啃『硬骨頭』甘坐『冷板凳』的強大精神動力;他『怕家國難安!怕人民受苦!怕受制於人!』的錚錚誓言,激發了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高校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難而上、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
哈工程船舶工程學院博士張蔚欣曾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海深AUV『悟空』號研制與海洋試驗,學習了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跡後他倍感振奮:『坦先生的故事讓我深刻明白了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必須要有頑強的毅力與充足的耐心。只有經年累月的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纔能取得歷盡艱辛後的成功。作為時代青年,我相信有一天我們會像劉永坦院士一樣,在經歷劈波斬浪後揚帆遠航,只為讓中國的人工智能征服世界上最深的海洋!』
『學習和感悟劉永坦院士的奮斗精神,更加堅定了我為科學研究和人纔培養事業奮斗終身的決心。』哈爾濱理工大學材化學院教授張鳳鳴表示,我們要把國家需要作為乾事創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從『0』到『1』的原始創新,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長期專注於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與能源催化研究方向,帶領團隊在基礎研究中不斷追求卓越、聚焦原始創新、掌握世界科技的最前沿,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始終相信,國家需要是最大的動力和信心,只要國家需要,我們就一定能乾好。』哈工大威海校區通信工程系劉愛軍教授是威海校區雷達站團隊主要成員,他說,劉永坦院士的這句話深深激勵著每一個科研人員,要時刻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把科技報國之情轉化為科技創新之力,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東北石油大學非常規油氣研究院副院長趙萬春說,『劉永坦院士心懷「國之大者」,數十年如一日進行科技探索與攻關,他身上所折射出的家國情懷與科研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學習和傳承!』
趙萬春所在的非常規油氣研究院地質工程一體化科研團隊是一支成員平均年齡僅有35歲的年輕團隊。成員們雖然年輕,卻都是敢啃硬骨頭、敢於創新和突破的『闖將』。目前,他們正在全力進行黑龍江省第一批『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的深入研究。前不久,大慶油田古龍頁岩油勘探實現重大戰略突破的消息令團隊上下為之振奮,他們進一步加快了對頁岩油科研攻關的腳步。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一定要以劉永坦院士為榜樣,與大慶油田一道一同推動我國頁岩油氣開發技術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王柳是東北石油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剛剛步入科研大門的她,目前正在跟隨導師從事頁岩儲層成岩作用與孔隙演化規律方向研究。王柳說,劉永坦院士是指引青年學子前行的燈塔與星辰,他的科研精神不斷鼓舞著「後浪」向前翻湧。未來科研道路上,我將以劉永坦院士為榜樣,把個人理想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傳承工匠精神,秉持嚴謹的治學態度,胸懷愛國強國的高尚情懷,為助力大慶古龍頁岩油勘探開發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