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全社會研發投入雙增長
2021-10-11 07:13: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許乙妮 彭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去年,研發經費增長18.2%,研發投入強度提高0.18個百分點

我省全社會研發投入雙增長

  黑龍江日報10月11日訊 日前,國家統計局、科技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了《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我省2020年全社會研發(R&D)經費173.2億元,同比增長18.2%,研發投入強度(R&D/GDP)為1.26%,較上年提高了0.18個百分點。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出打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昇攻堅戰。為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省科技廳成立提高研發投入專班,各部門聯動凝聚合力,采用超常規舉措,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實施企業研發後補助等,不斷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和研發投入積極性。2020年度,我省研發投入實現兩連增,並創歷史新高。

  全省研發投入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各類主體創新意識不斷增強,逐步走上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之路。

  哈電集團

  站在世界電力裝備制造『C位』

  今年6月,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投產發電。這是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其右岸8臺水電機組及其附屬設備的研發和制造,均由哈電集團完成。

  哈電集團科技管理部副總經理武君介紹,『十三五』期間,哈電集團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累計科技投入70多億元,年均科研投入佔營收比重保持在4.5%以上。

  高研發投入孕育出累累碩果。武君如數家珍地說,哈電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電站商用遠程智能診斷系統總體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填補了我國在電站智能運維方面長期空白;為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C4機組設計的核主泵,是我國第一套出口的自主設計制造、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核主泵;率先實現核主泵的國產化、自主化生產,是國內唯一實現完全自主制造華龍一號軸封式核主泵的設備供應商;研制的華能安源電廠660兆瓦和華能萊蕪1000兆瓦世界首臺二次再熱機組相繼投運,一舉成為世界綠色煤電的標杆示范機組……

  將技術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哈電集團成立70年來,不但研制出國產首臺水電機組,還有首臺電站鍋爐、首臺電站汽輪機、首臺汽輪發電機等200多項我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的裝備,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艦船動力裝置、電力驅動裝置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設備出口基地,通過持續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哈電集團已穩穩站在世界電力裝備制造的『C位』。

  哈獸研

  打贏動物疫病防控關鍵技術戰

  在位於哈爾濱市哈平路上的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科研人員與病毒時刻進行著『攻防對決』。哈獸研科研管理與國際合作處處長李呈軍介紹,目前,哈獸研非洲豬瘟和羊布魯氏菌病疫苗研發進展順利,將為相關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的有效防控提供重要技術手段。

  依托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哈獸研不斷加強研發力度,在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獸共患病防控關鍵技術和新型制品的研制和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全球首個禽用DNA疫苗,為我國家禽禽流感的有效防控增添了又一利器。研制的H5/H7禽流感防控疫苗為全球首個一次免疫可同時預防H5和H7亞型禽流感的反向遺傳學滅活疫苗,成功阻斷了人感染H7N9病毒,這項舉世矚目的防疫成果入選農業農村部『十三五』十大農業科技標志性成果。

  哈獸研聚焦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等病原研究,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毒株類型最全、毒株數量最多的資源庫,為新病毒的鑒定、疫苗和診斷制劑研發提供了標准物質。研發的用於雞傳染性法氏囊和馬立克氏病防控的4種新疫苗、7種免疫抑制病診斷試劑,形成了完善的疫病防控技術體系,建立了禽免疫抑制病『監測-—免疫-—淨化』三位一體綜合防控新技術,打破了國外診斷試劑壟斷的局面,逐漸替代進口,該項成果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些成果都為我國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墾豐種業

  開發育種的『導航儀』『加速器』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源又是種子的『芯片』。我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支持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承擔『高產優質宜機收玉米新品種選育』項目,與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合作,打造產學研創新聯合體,形成商業化育種創新鏈,為種質資源創新與利用提質增速。墾豐種業副總經理、墾豐研究院院長劉輝研究員介紹,目前,企業已形成年參試品種300多個,年審定品種20餘個的育種研發能力。

  近年來,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依托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加強種質資源研發創新和保護利用,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探索解決種源『卡脖子』技術問題,助力打贏種業翻身仗。

  劉輝介紹,『十三五』期間,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資金4億元,有效保障研發能力和水平持續提高,新品種不斷產出。公司自主研發的『植物導引模板原位合成基因編輯方法』,實現了水稻部分基因的定點敲除、插入,定向改良水稻品種,為我省水稻基因技術育種提供了『導航儀』。利用基因組水平的遺傳信息,針對玉米全基因組開展智能設計育種,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新品種精准選育,為我省玉米品種昇級換代裝上了『加速器』。

  哈三聯藥業

  仿創並重打造新優勢

  我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2019年支持哈三聯藥業承擔的『腦保護劑SO-08』項目,目前已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哈三聯藥業研發中心經理王萍萍介紹,該項目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項,具有高度安全性,可成為抗腦缺氧損傷的新型治療藥物,將為腦卒中、腦血管病(癡呆)、腦外傷等急性慢性腦神經損傷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王萍萍告訴記者,2019年,公司被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聯合認定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近三年,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累計投入金額超3億元,研發投入平均增速達18.6%。堅持『仿創結合』的研發戰略,構建了聚丙烯安瓿制劑、凍乾口腔崩解片、新型納米制劑、新型貼劑、多?合成等多個技術平臺,不斷開拓新領域、開發新產品,增加產品儲備。自主研發出了具有自排功能的全密閉自排式聚丙烯輸液瓶,是我省首家具有此類包材生產能力的企業。同時,積極推進與國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培養高層次藥學人纔,打造自主研發與產學研合作相結合的科研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公司還通過提昇自主研發能力,不斷進行現有產品二次開發,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力。

  『十四五』時期,國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強的總體目標,科技創新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橕。《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到2025年全省研發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5%的目標。為此,我省引導各類創新主體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意識,加大研發投入,共同打好全社會研發投入提昇攻堅戰,推動我省研發水平、科技創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責任編輯:王傲